来源:中新网
作为中国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进出口交易盛会,广交会素有中国外贸“风向标”、“晴雨表”之称,从5日落幕的第113届广交会看,中国外贸正逐步走出市场寒冬迎来“初暖”,在国际经济持续疲弱大环境下,“中国制造”依然活力焕发。
第112届广交会采购商人数与成交额均同比下滑近一成,当年中国进出口总值同比仅增长6.2%,走过低迷的2012年后,中国外贸在2013年一季度破局取得“开门红”:进出口总值达9746.7亿美元,扣除汇率因素后同比增长13.4%,这在全球主要贸易体中表现最好。
“春江水暖鸭先知”,企业对于国际市场的变化反应最灵敏。参展广交会的中国外贸企业普遍反映,相比去年,今年外贸形势确实在好转,尤其一些大企业出口信心明显提升。
与官方及参展商预期一致,5日公布的本届广交会两大指标均企稳回升:到会境外采购商人数呈恢复性增长、超过20万,比上届增长7.06%;累计出口成交达355.4亿美元,比上届增长8.8%。
实际上,当前中国外贸回暖得益于诸多因素,其中包括今年世界经济形势好于低迷与困顿的2012年、去年以来中国促进外贸稳定增长政策措施效果逐步释放、海外市场增补库存需要以及新兴市场需求增加等。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另一方面,本届广交会在出口成交和采购商数量上,与去年同期的春交会相比,依然均略有回落,可见中国外贸回升动力仍然不够牢固。
广交会新闻发言人、中国对外贸易中心副主任刘建军也表示,中国的外贸运行情况好于去年同期,但外需不足状况尚未根本改善,劳动力、土地等要素成本上升,融资难、融资贵、人民币升值等诸多困难仍然存在,贸易摩擦有加剧之势,外贸发展面临的压力没有根本缓解。
面对诸多“老困难”和新课题,记者注意到,广交会上越来越多的中国外贸企业普遍心态更趋理性、务实,并有针对性地采取了多维度“突围”的新办法,包括开拓新兴市场、内外销并举、开发新产品、提升品牌知名度、实行差异化发展战略等。
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也认识到,加快培育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外贸竞争新优势,是今后企业生存发展的必然选择;靠低端低价、靠量大赚钱的模式不可持续,必须加快转型升级。
举办了56年的广交会,见证着中国外贸的成长和变化,正是依靠中国企业不断进取的创新精神和在逆境中顽强持续焕发的新活力,让中国从当年那个在国际贸易体系中可有可无的小角色,成长为全球第一大出口国和货物贸易第二大国。“中国制造”继续走向全球,未来依然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