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的春风沐浴着中国大地,以“敢为天下先”着称的东莞人,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东莞市委、市政府历届领导班子带领全市人民,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团结奋进,顽强拼搏,不断开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在东莞这块土地上,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书写了一个又一个经济发展的神话,改革开放30年,东莞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取得了辉煌成就,东莞的发展成为广东乃至全国改革开放精彩而生动的缩影。
30年,在历史长河中虽然短暂,但勤劳智慧的东莞人民却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出了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的光辉业绩,从开办全国第一家“三来一补”企业,迈开改革开放的步伐,到发展工业化的历史跨越,到完善城市功能的经济社会转型,如今的东莞,处处充满新的生机,时时再现新的辉煌,成为一座拥有“中国经济综合实力百强城市”、“中国最具经济活力城市”、“中国最佳魅力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篮球城市”、“国际花园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和“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先进城市”等众多光环的现代制造业新兴城市。
改革开放30年,是东莞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经济实力快速提高的30年。1978年,东莞生产总值仅有6.11亿元,财政收入只有0.66亿元,然而,在近30年后的今天,东莞的经济实力不可同日而语,经济实力快速跨过一个又一个台阶,经济指标以几何级数增长。2007年,东莞市生产总值3151亿元,比1978年增长119.8倍,翻了6.9番,年平均增长18.0%;来源于东莞的财政收入539.54亿元,增长441.2倍,翻了8.8番,年平均增长22.5%;工业总产值(当年价)6649.85亿元,增长1022.8倍,年平均增长27.0%,翻了10番;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841.11亿元,增长3656倍,年平均增长31.5%,翻了11.8番;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95.89亿元,增长325.7倍,年平均增长21.3%,翻了8.3番;出口总额602.32亿美元,增长1543.4倍,年平均增长27.7%,翻了10.6番;总售电量482.56亿千瓦时,增长322.9倍,年平均增长21.2%,翻了8.3番。这一组组激奋人心的数字,有力地佐证了东莞经济的崛起,东莞迅速从全国2000多个农业县中脱颖而出,基本实现了农村工业化和城市化,跻身于全国综合经济实力百强城市,排名第十二位。根据中科院和广东社科院的分析报告,2007年东莞科学发展综合评价位居全国地级以上大城市第二位,综合竞争力名列广东省首位。
改革开放30年,是东莞经济体制结构发生深刻变革的30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率先在农村推广,农业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解放,农业科技不断进步。产业结构优化和城市化推进,使农业人口不断向非农产业转移,比重逐年减少。全市户籍农业人口比重由1978年的86%减为2006年的58.1%。现在的东莞农业已由过去形式单一的传统农业向“三高”农业、商品农业、休闲农业方向发展,良种良法得到普及和推广,农业内部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革,种养比例由1978年的70:30调整为2006年的48:50。工业不断升级与腾飞。以引进“三来一补”企业为突破口,外资型工业迅速崛起,产业集中度明显提高,经济结构实现了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工业的转变,形成了以电子信息产业为支柱,以出口为主的比较完整的工业经济结构体系,成为IT产业的大市。目前,与电子、电脑、通讯设备及相关产品有关联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200多家,产值超过2600亿元。第三产业快速发展。从第三产业内部结构看,流通部门和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部门发展较快,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的部门及为社会公共需要服务的部门所占比重较小。初步形成了以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房地产业、租赁服务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为主体,其他服务业并存的第三产业体系。
产业结构明显优化,所有制结构从单一向多元化发展。实现了产业结构由以第一产业为主的传统模式向以第二产业为主,三大产业协调发展的模式大飞跃,初步建立起了适应现代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产业结构体系。1978年三大产业的比例为44.6:43.8:11.6,2007年三大产业的比例为0.4:56.8:42.8。1978年,民营经济占极少部分,形成了国有经济一统天下的局面,当时全市仅有工业企业1290家,工业总产值4.20亿元,大部分为国有集体企业和城镇合作个体工业,外资工业和民营工业还是空白。改革开放以来,外资工业和民营工业迅速发展,到2007年全市有工业企业2万多家,国有集体企业约占1%,绝大部分为外资和民营企业,全市工业总产值达6649.85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5822.99亿元,其中国有工业总产值337.2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5.8%;外资型工业总产值4574.65亿元,占78.6%;民营工业总产值787.87亿元,占13.5%。在2007年生产总值中,外资经济占41.9%,公有经济占26.2%,民营经济占31.9%。
改革开放30年,是东莞城市面貌翻天覆地的30年。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一座环境优美、社会和谐、文明进步的美丽城市已矗立在我们面前。基础设施建设突飞猛进,承载能力逐步提高。行政中心、玉兰大剧院、图书新馆、报业大厦、科技馆、展览馆等一批重点工程相继建成投入使用。城市道路、供水、供气等公益设施日臻完善,城市整体功能不断增强。2006年,全市境内公路通车里程(含乡村道路)
改革开放30年,是东莞改革开放全面推进的30年。国企改革、财税改革、农村税费改革、劳动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机构改革等稳步实施,并取得明显成效。民营经济快速发展,2007年全市民营单位登记注册户数44.78万户,其中私营企业增长较快,达到4.9万户。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完成产值787.87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82.66亿元,缴税总额182.61亿元。民营经济逐步向科技化、外向化、集团化、品牌化方向发展。全市现有中国驰名商标5个、省着名商标74个、中国名牌产品7个、省名牌产品69个,绝大部分属民营企业所有,民营企业已经逐步成长为拉动我市经济增长的生力军。创建了松山湖工业园区、虎门港和东部工业园,开展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招商引资活动,对提高利用外资水平、调整经济结构、发展科技水平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改革开放30年,是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显着提高的30年。1978年,全市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0.54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只有149元。30年过去了,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条件发生了巨大变化, 2007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025元,比1978年增长84倍,年平均增长16.0%,翻了6.4番;农民人均纯收入11606元,比1978年增长76.9倍,年平均增长15.6%,翻了6.3番;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120.74亿元,比1978年增长3926.3倍,年平均增长31.8%,翻了11.9番。城市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由1985年的
改革开放30年,是东莞社会各项事业和谐发展的30年。精神文明建设硕果累累,科教文卫焕发勃勃生机。“科教兴市”战略深入实施,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高,2006年全市民营科技企业和省级民营科技企业分别达到1300家和359家,全年全市专利申请量9879件、授权量4872件,均名列全省第四;素质教育全面铺开,教育水平稳步提高,2007年全市有小学369所,普通初中40所,普通高中128所,中等职业教育学校24所,普通高等院校4所,免除本地户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获得了“广东省教育强市”称号,有省教育强镇27个;文化、新闻出版和广播电影电视事业取得新成就,全市现有群众艺术馆1个,公共图书馆1222个,博物馆21个,文化广场481个,艺术表演场所35个,公共广播节目50套,公共电视节目37套。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均达到100%。2007年全年共出版报纸1220.5万份,各类杂志166.6万册,图书11.3万册;医疗服务水平不断提高,2006年,全市有医院56个,门诊部372个,妇幼保健院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卫生监督所1个,拥有卫生技术人员2.29万人,其中执业医师6603人,全市有国家卫生镇11个,省卫生镇10个,市卫生镇7个。
30年峥嵘岁月一路走来,30年厚德务实铸就辉煌。回首30年历程,东莞所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乡建设有目共睹,东莞30年的发展历程,验证了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进入新的历史时期,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机遇、新挑战,东莞人民满怀信心,今后,我们将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推进经济社会双转型,建设富强和谐新东莞,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朝着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迈进,使东莞成为一座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环境优美、社会和谐的魅力城市。
附表:
1978、1987、2007年东莞主要经济指标对比
指 标 | 单 位 | 1978年 | 1987年 | 2007年 | 1979-2007年均增长% | 1988-2007年均增长% |
户籍人口 | 万人 | 111.23 | 124.86 | 171.26 | 1.4 | 1.6 |
生产总值 | 亿元 | 6.11 | 39.29 | 3151 | 18.0 | 19.2 |
工业总产值(当年价) | 亿元 | 4.20 | 36.69 | 6649.85 | 27.0 | 28.1 |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 | 亿元 | 0.23 | 14.19 | 841.11 | 31.5 | 22.6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 亿元 | 2.13 | 15.05 | 695.89 | 21.3 | 21.1 |
进出口总额 | 亿美元 |
| 3.94 | 1068.73 |
| 32.3 |
进口总额 | 亿美元 |
| 1.26 | 466.41 |
| 34.4 |
出口总额 | 亿美元 | 0.39 | 2.68 | 602.32 | 27.7 | 31.1 |
利用外资协议新签约宗数 | 宗 |
| 824 | 790 |
| -0.2 |
协议规定外商投资额(旧口径) | 亿美元 |
| 1.85 | 62.51 |
| 19.2 |
实际利用外资(旧口径) | 亿美元 |
| 1.32 | 50.44 |
| 20.0 |
总供电量 | 亿千瓦时 | 1.64 | 6.43 | 507.89 | 21.1 | 24.4 |
总售电量 | 亿千瓦时 | 1.49 | 5.71 | 482.56 | 21.2 | 24.8 |
来源于东莞的财政收入 | 亿元 | 1.22 | 2.78 | 539.54 | 22.5 | 30.1 |
# 地方预算内一般财政收入 | 亿元 | 0.66 | 2.02 | 186.45 | 20.7 | 25.4 |
地方预算内财政支出 | 亿元 | 0.18 | 1.25 | 185.45 | 26.0 | 28.4 |
各项人民币存款余额 | 亿元 | 1.05 | 28.48 | 3751.83 | 31.4 | 27.6 |
# 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 | 亿元 | 0.54 | 18.97 | 2120.74 | 31.8 | 26.6 |
各项人民币贷款余额 | 亿元 | 1.96 | 31.24 | 2154.77 | 26.3 | 23.6 |
城市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 | 元 | 318 | 1247 | 27025 | 16.0 | 16.6 |
城市居民年人均消费支出 | 元 |
| 1174 | 21545 |
| 15.7 |
农民人均纯收入 | 元 | 149.00 | 1039 | 11606 | 15.6 | 12.8 |
程控电话用户数(含小灵通) | 万户 | 0.20 | 1.63 | 512.54 | 29.9 | 33.3 |
移动电话用户数 | 万户 |
|
| 1408.23 |
|
|
注:生产总值、工业总产值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