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国内外经济形势异常复杂,面对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东莞经济发展经受了严峻挑战,国民经济运行稳中有调。东莞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提出的确保经济增长的措施,认真实践科学发展观,实施双转型战略,积极应对经济发展中的各种挑战和考验,进一步调整优化结构,加强招商引资,稳定现有企业,全市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
一、经济运行基本情况
初步测算,2008年东莞生产总值3702.53亿元,比上年增长14.0%,增幅比上年回落4.2个百分点,虽然全市经济运行处于下调区间,但仍在逆境中实现了较快增长,并呈现了不少亮点。
1.财政税收增长较快。虽然2007年全面清缴契税拉高了税收基数,但2008年财税收入仍保持较大增幅。全年来源于东莞的财政收入601.06亿元,比上年增长11.4%;市一般预算收入209.22亿元,增长12.2%。工商税收总额536.17亿元,增长13.9%。
2.经济结构继续调整优化。第三产业占GDP比重继续提高。2008年三大产业比重为0.3:52.8:46.9,与上年相比,第三产业提高4.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23.8%,增速比第二产业快16.9个百分点。出口商品技术含量不断提高。2008年机电产品出口483.6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0.8%,占全市出口总额的比重为73.8 %,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品出口201.49亿美元,增长1.9%,占全市的30.7%。产业投资结构得到进一步调整优化。第二产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94.21亿元,比上年增长9.7%,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41.7%;第三产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48.1亿元,增长13.7%,占全市的58.1%,第三产业投资增长明显快于第二产业。
3.消费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2008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38.23亿元,比上年增长20.5%,增速比上年加快1.5个百分点。
4. 经济增长快于投资增长。2008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943.03亿元,比上年增长12.1%,国民经济增长比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快2个百分点。
5.内外源经济协调发展。在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中,2008年外源型经济工业总产值4973.97亿元,比上年增长6.0%;内源型经济工业总产值1398.31亿元,增长11.9%。在工商税收总额中,外源型经济税收194.13亿元,比上年增长23.9%,其中,外资企业国内增值税收入65.72亿元,增长8.2%;内源型经济税收342.05亿元,增长8.8%。
6.物价过快上涨势头得到有效遏制。2008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上升5.5%,涨幅比上年高2.4个百分点。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上升7.9%。
7.实际利用外资保持一定增幅。按新口径统计,实际吸收外资24.4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5.5%,增速回落4.4个百分点。按产业分,第一产业实际投资86万美元,第二产业实际投资22.54亿美元,第三产业实际投资1.88亿美元。
8.金融业运行情况稳定。2008年年末全市各项人民币存款余额4354.53亿元,比年初增长16.1%;各项人民币贷款余额2380.36亿元,不良贷款比例维持较低水平。
9.群众生活得到保障。居民收入稳定增长,2008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275元,比上年增长12.0%。12月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638.04亿元,比年初增长24.4%。医疗保障更加完善,全市各镇街共318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正式投入运作,社区门诊医疗保障制度正式实施。减负帮困扎实到位,从2008年秋季学期起免收户籍借读生杂费差额,提高了低保家庭助学金标准;市财政安排用于东莞市低温、洪涝及台风灾害的救灾复产资金1.18亿元,发放困难群众生活补助1.99亿元。
二、经济运行中应关注的问题
当前东莞经济运行中仍然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一是工业生产步伐放缓。2008年工业总产值(当年价)7222.38亿元,比上年增长6.5%,增速回落12.0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6372.28亿元,增长6.2%,增速回落9.9个百分点。二是外贸出口增速放缓。2008年出口总额655.3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8.9%,增速回落18.2个百分点。三是成本压力增加和需求减弱导致企业利润明显下降,大大影响了企业投资的积极性,也对就业和居民收入增长形成较大的压力。2008年东莞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成本增长9.0%,增速超过主营业务收入0.7个百分点。四是少数工业企业出现外迁和倒闭的现象,稳定企业经营和帮助企业转型升级刻不容缓。为此,在政策上应该加快解决企业目前的困境,稳定企业家度过危机信心,增强东莞经济抗风险的能力,保持平稳增长。
从当前国际和国内环境来看,东莞2009年宏观经济的运行走势仍将处于下调区间,尤其是外部环境的持续恶化,将继续对东莞外源型经济的发展带来冲击,如果采取有效措施,加大投资,扩大内需,则有望缓解下行压力。因此,2009年的全市经济工作重点应该放在帮扶稳定企业、增强经济抗风险能力、积极扩大内需、加快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扩大就业和关注民生等方面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