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面对经济运行面临外部不确定环境和国内政策环境紧缩的双重压力,东莞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实施珠三角规划纲要为动力,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和省的各项宏观调控政策,坚定不移调结构,脚踏实地促转型,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经济运行总体良好,国民经济保持平稳增长。
一、经济运行主要情况
1.经济运行总体平稳
初步测算,上半年东莞完成生产总值2107.2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8.0%。分产业看,第一产业下降4.8%,第二产业增长9.8%,第三产业增长6.5%。
2.工业生产增长仍属适度区间
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848.56亿元,同比增长11.5%。其中,轻工业增加值393.77亿元,占46.4%,增长10.2%;重工业增加值454.79亿元,占53.6%,增长12.2%。八大支柱产业中增速较快的是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制造业,完成增加值220.26亿元,增长14.4%;电气机械及仪器仪表制造业增加值101.51亿元,增长13.1%。
1-5月规模以上工业利润总额102.77亿元,同比增长6.1%;工业综合效益指数为128.16,上升1.0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为59.66%,上升0.26个百分点。
3.固定资产投资保持一定规模,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较快
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总额426.79亿元,同比增长6.6%。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增势强劲,房地产开发投资154.52亿元,增长45.2%;全市商品房网上签约销售面积276.44万平方米,增长50.9%;销售金额226.21亿元,增长66.6%。从产业分布看,第二产业完成投资130.27亿元,同比增长2.4%;第三产业完成投资296.50亿元,增长8.6%。
4.消费品市场表现活跃,服装鞋帽和日用品类消费悄然升温
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17.29亿元,同比增长15.8%,扣除物价因素影响后,实际增长11.0%。其中批发零售业零售额561.23亿元,增长16.2%;住宿餐饮业零售额56.06亿元,增长11.8%。从限额以上商品零售的类别来看,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32.4%,日用品类增长19.0%,汽车类增长23.6%。而家用电器和音响器材、五金电料等类别则出现了负增长,分别下降0.8%和9.1%。
5.进出口平稳增长,合同利用外资快速增长
上半年进出口总额624.71亿美元,同比增长14.1%。其中出口总额357.00亿美元,增长15.9%;进口总额267.71亿美元,增长11.8%。
上半年全市新签外商投资项目846宗,同比增加493宗,增长139.7%;增资项目316宗,增加39宗,增长14.1%。合同利用外资19.88亿美元,同比增长78.7%;其中,新签合同外资12.81亿美元,增长151.2%;增资7.23亿美元,增长12.8%。实际利用外资15.00亿美元,增长7.5%。
6.财税收入增速有所加快,金融形势稳健
上半年来源于东莞的财政收入426.65亿元,同比增长24.4%;市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56.82亿元,增长25.0%,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8.9个百分点。税收总额440.48亿元,增长19.7%。
6月末全市各项人民币存款余额6364.30亿元,比年初增加418.44亿元,增长7.0%;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564.79亿元,增长5.0%。各项人民币贷款余额3553.84亿元,比年初增加224.01亿元,增长6.7%。
7.民营经济发展势头良好
上半年规模以上民营工业增加值122.90亿元,增长21.6%,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14.5%。在固定资产投资中,民营经济170.63亿元,增长37.8%,占投资总额比重为40.0%。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中,民营经济492.33亿元,增长15.6%,占零售总额比重为79.8%。税收总额中,民营经济缴税161.91亿元,增长26.2%,占税收总额比重为36.8%。
8.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
上半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903元,同比增长11.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9%。上半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033元,同比增长8.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4.1%。
9.物价上涨势头有所放缓
1-6月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同比上涨4.4%,从当月看,3月份物价上涨最高。1月同比上涨4.7%,2月上涨3.0%,3月上涨5.5%,4月上涨5.2%,5月上涨3.7%, 6月上涨4.1%,上涨势头有所放缓。食品类价格上涨幅度最大,1-6月同比上涨9.3%。
总体上看,上半年东莞市经济运行平稳,结构调整加快。但当前国内外经济环境十分复杂,世界经济复苏仍较为乏力,国家货币政策收紧,企业面临资金紧张,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用工成本上升,供电不足,人民币升值等压力。在国内外通货膨胀大背景的影响下,东莞物价上涨仍然较快,对群众生活特别是低收入群体造成了一定的影响。经济运行中不确定因素较多,下阶段要进一步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持续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强化经济管理,优化产业结构,开拓国内市场,注重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