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时期,是东莞发展很不平凡的五年。面对国际经济深刻调整、国内经济发展“三期叠加”的影响,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始终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大力实施“三重”建设,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增强经济发展活力和动力,实现全市经济保持平稳增长,质量效益明显提升。
一、迈入千亿美元“俱乐部”,人均GDP五年连上五台阶
(一)经济总量迈入千亿美元俱乐部
“十二五”期间,东莞生产总值由2010年的4278.21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6275.06亿元,跨越了5000亿、6000亿两个台阶,按国家外汇局公布的年平均汇率(6.2284)折算,超过1000亿美元,迈入千亿美元“俱乐部”。
图1:东莞GDP突破1000亿美元
(二)人均GDP五年连上五台阶
“十二五”期间,东莞人均GDP连上五个大台阶,2011年跨上8000美元大关、2012年跨上9000美元大关、2013年跨上10000美元大关、2014年跨上11000美元大关、2015年跨上12000美元大关,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图2:东莞人均GDP五年连上五台阶
(三)镇域经济实力更加雄厚
从GDP总量看,2015年,400亿元俱乐部有2个镇街,300亿元俱乐部有4个镇街,所有镇街GDP总量都在50亿元以上,2/3以上的镇街GDP在100亿元以上。从税收总额看,2015年,100亿元以上有2个镇街,6个镇街的税收总额在50-100亿元。
二、主要指标增长较好,总量全省排名靠前
(一)主要指标增长情况
“十二五”期间,我市主要经济指标平稳较快增长。地区生产总值从2010年的4278.21亿元增加到6275.06亿元,五年累计增长46.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从2010年的1708.31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2711.09亿元,累计增长44.8%;服务业增加值从2010年的2069.86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3351.59亿元,累计增长45.4%。
从“三驾马车”看,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从2010年的1114.98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1446.52亿元,累计增长29.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2010年的1223.34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2154.70亿元,突破二千亿元大关,累计增长76.1%;出口总额从2010年的695.98亿美元增加到2015年的1037.19亿美元,突破千亿美元大关,累计增长49.0%。
图3:2015年东莞“三驾马车”情况
从“克强指数”看,税收总额在2013年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从2010年的688.72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1413.09亿元,累计增长105.2%,实现税收的翻番;2015年末,东莞本外币存款余额达到9968.80亿元,接近万亿大关,累计增长64%;本外币贷款余额5980.90亿元,累计增长73.8%;公路运输总周转量从2010年的63.97亿吨公里增加到2015年的81.69亿吨公里,累计增长27.7%;水上运输总周转量从2010年的58.05亿吨公里增加到2015年的435.26亿吨公里,累计增长649.8%;全社会用电量从2010年的562亿千瓦时增加到2015年的666.84亿千瓦时,累计增长18.7%。
(二)主要指标总量全省排名靠前
根据 “2015年广东省各市国民经济主要统计指标排序”,2015年东莞市各项主要指标总量排名靠前。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6275.06亿元,在全省排名第四;第三产业增加值3351.59亿元,在全省排名第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54.70亿元,在全省排名第四;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446.52亿元,在全省排名第五;出口总额1037.19亿美元,在全省排名第二;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17.97亿元,在全省排名第四(详见表2)。
三、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经济发展自主性增强
(一)东莞经济迈入现代产业门槛
产业结构向高级化演进。“十二五”期间,东莞产业结构一二三产的比例由2010年的0.4:51.2:48.4,以工业为主导的“二、三、一”模式,演进为0.3:46.3:53.4,以服务业为主导的“三、二、一”模式,东莞服务业占GDP比重从2010年的48.4%提高到53.4%,五年提高5.0个百分点,服务业成为我市第一大产业,标志东莞经济已迈入现代产业门槛。东莞服务业增加值绝对量和占比均位居全省地级市第一位。现代工业加快发展。近年来,先进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等现代工业保持了快速发展势头,工业结构持续改善,其中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由2010年的40.5%提高到2015年的47.9%,五年提高7.4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由2010年的26.3%提高到2015年的37.2%,五年提高10.9个百分点。
(二)经济发展质量效益提升
“十二五”期间,东莞经济发展质量有效提升。第一是全员劳动生产率提高。全社会劳动生产率表明一个地区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我市全社会劳动生产率由2010年的7.14万元/人提高到2015年的9.50万元/人。第二是土地产出率持续提高。随着东莞提高土地集约化使用,土地产出率由2010年的4.01亿元/平方公里提高到2015年的5.39亿元/平方公里,呈逐年提高的趋势。第三是单位GDP能耗持续降低。随着我市推进国家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建设,经济增长的能源消耗水平不断降低,2015年单位GDP能耗下降率7.9%,超额完成国家示范城市建设节能目标。
(三)经济发展自主性增强
“十二五”期间,东莞内源经济高速发展,经济自主性增强。第一是规上工业内销占比提升。近几年东莞企业大力开拓内销市场,规模以上工业品内销比重由2010年46.9%提高到 2015年55.4%,五年提高8.5个百分点。第二是外向依存度降低。2015年东莞外向依存度166.3%,比2010年下降25.7个百分点,比最高峰的433.8%下降267.5个百分点,表明东莞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正在逐步减弱。第三是民营经济发展势头较好。民营经济是内源型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代表着本土经济的发展情况,从占比看,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2010年的43.7%提高到2015年的48.5%,五年提高4.8个百分点。第四是一般贸易出口占比提高,加工贸易占比下降。一般贸易是比加工贸易更加高级的一种贸易方式,企业在生产中的自主性更强,我市一般贸易出口占全市出口比重由2010年的13.7%提高到2015年的36.6%,五年提高22.9个百分点,相反,加工贸易占比大幅下降。
四、创新驱动持续增强,孕育经济发展新动力
(一)创新驱动持续增强
随着“东莞制造2025战略”、“科技东莞”、“机器换人”等政策的实施,全市创新驱动持续增强。多项创新指标全省排名靠前,2015年,全市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数985家,省级创新科研团队数26个,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数6家,发明专利授权量2795件,PCT国际专利申请量336件,有效发明专利量7890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入库数646家,均在全省地级市排名第一。表明东莞经济创新有潜力,发展后劲不断增强。
(二)新兴业态蓬勃发展
“十二五”期间,东莞新业态蓬勃发展,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和支撑作用日益突出。电子商务市场活跃。东莞成功引进京东、阿里巴巴、1号店等一批电商龙头企业,虎门服装电子商务产业园被认定为第二批“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据商务部门估算,2015年全市电子商务交易额达3390亿元,约占全省的10.6%。现代物流快速发展。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带动全市快递业务快速发展。2015年,东莞快递业务量7.51亿件,收入85.46亿元,双双位居全省地级市第一。金融市场发展稳健。2015年,东莞保险业保费收入305.37亿元,“新三板”挂牌企业63家,基金管理机构141家,村镇银行机构6家,数量均居全省地级市第一。
(三)新市场主体快速增加
市场主体是市场经济的细胞,其数量、规模、增长速度、结构优劣,是衡量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随着东莞行政审批事项和商事登记制度改革的推进,东莞市场主体快速增加。2015年,东莞市新登记市场主体12.3万户,同比增长7.7%,总量达到71.3万户。东莞市新登记企业5.5万户,同比增长20.4%,总量达到25.6万户。已登记市场主体、企业总量双双位居广东省地级市第一位。也就是说,2015年平均一天就有150家东莞企业诞生。新市场主体的快速增加,为全市经济不断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