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纲要》等战略部署,推动文化体制改革,积极促进文化产业健康发展,制定实施《东莞市文化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等文件,我市文化产业保持良好发展态势。2016年全市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实现335.47亿元,占GDP比重4.9%。
一、产业规模持续扩大,综合实力再上新台阶
在市委、市政府的有力推动下,我市文化产业不断取得新发展,产业规模日益壮大,文化产业发展质量效益明显提升,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不断加大。据统计,我市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从2012年的219.6亿元增加到2016年的 335.47亿元,占GDP比重从4.38%提高到4.9%,文化产业增加值仅次于深圳、广州,跃居全省第三位。
二、文化产业发展迅速,行业覆盖面更广
我市陆续出台多项促进、扶持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极大地提高了文化企业做大做强的热情。据统计,全市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法人单位数从2012年的424家增加到2016年的682家,大幅增长60%,从业人员超过30万人,资产总计790.3亿元,营业收入实现超千亿元。其中,规模以上文化制造业企业从2012年的385家增加到2016年的533家,增长38.4%;规模以上文化批发和零售业企业从17家增加到42家,增长147.1%;规模以上文化服务业企业从22家增加到107家,增长385.4%。近几年,我市文化企业遍地开花,涉足行业愈加多样化,从行业分布来看,2016年规模以上文化企业广泛分布在60个国民经济行业小类,比2012年的行业分布要高出30%。
三、产业结构优化,内生动力增强
市委、市政府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文化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发展可持续性增强,内源性经济地位显现,增强了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2016年,内资企业占规模以上文化企业的48.4%,比重比2012年提高14.4个百分点;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占39.4%,比重比2012年下降7.5个百分点;外商投资企业占12.2%,比重比2012年下降6.2个百分点。从企业控股情况来看,私人控股企业占比39.4%,比2012年提高了13.2个百分点,港澳台商控股企业占39%,比2012年下降16.7个百分点,外商控股企业占12.3%,比2012年下降5.6个百分点。从文化产业大类企业数量来看,能充分反映经济新常态、新业态,体现“文化+”“互联网+”等新思维的广播电视电影服务、文化信息传输服务、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工艺美术品的生产企业,2016年企业数量所占规上文化企业比重都较2012年有所增加,其中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企业数量所占比重比2012年增加了6.9个百分点。
四、产业布局日趋完善,集聚效果显现
我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论述精神,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强化规划引导,加快培育骨干文化企业,创新政策措施,健全保障体系,努力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产业布局不断优化。截至2016年,全市已经认定了15家市级文化产业园区、基地。其中2016年完成第三批东莞市级文化产业园区(基地)重点文化企业评审和认定,包括33小镇文化创意产业园、万科769文化创意产业园、大家艺术区等园区。
五、文化事业发展蓬勃,人民精神生活更加丰富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文化消费需求日趋旺盛,文化消费成为新兴消费热点,各类文化市场发展繁荣,人民群众精神生活更加丰富。2016年,全市艺术表演团体20个,市内演出观众达113万人次,演出收入1895万元,分别比2012年增加14个、67万人次、959万元;博物馆49个,藏品15万余件,参观人次超千万,分别比2012年增加18个、5万余件、85多万人次;注册放映单位96个,放映104万场次,票房收入6亿元,票房收入比2012年增加4.3亿元;各类文化娱乐机构主营收入50.6亿元,比2012年增加32.9亿元;全年制作广播电视节目超过1.6万小时,比2012年增加6000多小时;发行报纸杂志7957余万份,比2012年增加1000多万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