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东莞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的决策部署,大力推进绿色发展,在保持经济稳中向好发展的同时,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以节能减排综合示范建设系列政策为引领,以淘汰落后为关键,全面推进各个示范项目建设,能源利用水平进一步提升,产业转型升级进一步加快,产业低碳化进一步凸显,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一、节能降耗成效显着
(一)示范城市建设圆满收官
党的十八大以来,东莞大力推进节能降耗工作,积极完善和落实节能考核制度,淘汰大量高耗能行业的落后产能,节能产品得到大力推广应用,超额完成节能减排示范建设任务,实现了能耗水平降低、生态环境优化的良性转变。2013年,东莞成功入围国家级改革试点“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并于2016年通过国家考核,获得了3年累计12亿元规模空前的中央财政补贴,示范城市建设完美收官。
2016年,东莞全社会能源消费量2894.92万吨标准煤,单位GDP能耗0.427吨标准煤/万元,比2012年累计下降21.8%,年均下降6.0%,降幅居全省第一位。电耗方面,也有不俗的成绩。2016年,单位生产总值电耗比2012年累计降低15.9%,年均下降4.2%。
(二)工业节能成效显着
东莞以“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勇气治理“两高一低”企业,实施最严格的监管、最严谨的执法、最严厉的处罚和最严肃的问责。2014年11月,出台了《东莞水乡特色发展经济区“两高一低”企业全面整治与引导退出工作方案》等一系列文件,引导“两高一低”企业全面退出水乡。2016年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比2012年累计降低29.3%,高于单位GDP能耗降低幅度7.5个百分点,年均下降8.3%,有力推动全市工业节能降耗工作。
二、低碳发展成绩斐然
十八大以来,东莞以优化能源结构为重点,转变能源消费方式,积极发展清洁能源,构建清洁低碳的现代能源体系,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我市分布式光伏发展的意见》,提出“十三五”期间我市分布式光伏发展的目标任务,推出分布式光伏发电资金补助等政策,成为我省第三个对光伏提供市级财政资金补助的城市。简化光伏立项办理流程,建立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推广应用风险补偿机制,落实国家和省关于光伏扶贫的政策措施。据发改局提供资料,2016年全年共完成光伏备案项目共98.6兆瓦,实现建成并网43.43兆瓦,备案、并网数量同比增长均超100%。共发放市级财政资金补助合计771万元。2016年全年合计发电4061万千瓦时,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15万吨,减碳成效显着。2017年上半年新增光伏备案项目共30兆瓦,全市累计装机容量超过150兆瓦。
作为广东省碳普惠试点市,东莞多年来一直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建设生态文明、践行低碳发展的精神,以《东莞市低碳发展“十三五”规划》为指引,全面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工作,积极探索城市低碳绿色发展新模式,加快构建绿色低碳发展新格局。据发改局提供资料,2016年全社会二氧化碳排放量8626.54万吨,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1.26吨/万元,同比下降4.65%,比2012年累计下降15.65%。
三、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一)水资源集约利用得到加强
2013年,东莞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据水务局提供资料,2016年东莞市用水总量17.91亿立方米,比2012年下降14.3%;其中工业用水量7.02亿立方米,比2012年下降21.6%;人均用水量216.89立方米,比2012年下降14.2%;万元生产总值用水量26.23立方米,下降38.0%,全面实现了最严格水资源管理目标。
水资源管理情况表
(二)打造城市绿色生态系统
党的十八大以来,东莞在城市污水处理、园林绿化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绿色发展理念逐步深入人心,生态优先、环保先行倒逼经济转型升级,环境污染治理投资力度持续加大,建成一批如麻涌华阳湖国家湿地公园、万江龙湾湿地公园等标志性生态景点景观。东莞生态园湿地景区成为珠三角地区首个国家城市湿地公园,较好地发挥了水生态建设经济社会效益,探索了一条人居自然环境和谐共存之路。
2016年,城市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率为96.21%,比2012年提高17.1个百分点。2016年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比2012年提高58.5个百分点。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为47.58%,比2012年提高3.06个百分点;人均公园绿地面积22.99平方米,比2012年增长39.7%。
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东莞作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决策,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努力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及生活方式,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和积极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