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年,中国发展跨越腾飞。东莞作为改革开放先行地,40年来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的各项决策部署,坚定发展的信心和决心,不仅在经济、文化上从贫弱之县发展为全国先进地级市,还在节能减排、低碳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取得较好的成绩,申请成为“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国家水生态文明试点市”、“国家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市”等国家级示范,居民生产生活的大环境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能源基础设施建设上新台阶
(一)高效绿色智能电网即将建成
80年代中期起,东莞全方位开展110千伏输变电工程建设,各镇都为实现1镇1个以上110千伏变电站而积极筹资办电。2000年,东莞电网拥有110千伏变电站58座,主变125台,110千伏输电线路119条,供电网络遍布全市各个镇街。与此同时,东莞220千伏输变电网络也开始成型,成为省网受电的主网架。2014年5月,500千伏纵江输变电工程首期顺利投产,东莞迎来第五座500千伏变电站。为了满足更高层次的需求,2014年东莞在省内率先启动实施电网规划建设“大会战”。截至2016年底,“大会战”共建成110千伏及以上电网项目49个、开工44个、储备22个,解决了21条线路电力“卡脖子”问题。
从1978年生产总值6.11亿元,到2017年进入7000亿元俱乐部,东莞完成了华丽转身,而东莞电网建设也紧随经济的步伐,从2017年开始,东莞启动电网升级行动计划,计划用4年时间投入115亿元,完成135项主网工程项目,升级5200项配网工程,安装109万只智能电表。预计到2020年底,配电网可转供电率、配电网自动化覆盖率、分布式光伏项目接入率、智能电表覆盖率四项指标均实现100%,供电服务质量将明显改善,“安全、可靠、高效、绿色”的东莞智能电网基本建成。
(二)天然气供应设施更加完善
“十一五”以来,东莞油改气工程大力推进,使用天然气的用户不断增加,天然气的消费量发生巨大变化,特别是5家燃油发电企业,逐步完成燃气发电机组的改造,为绿色发展作出较大贡献。2008年5家发电企业合计消费70.38万吨燃料油、1.2亿立方米天然气;2011年已改为全部消费天然气,天然气消费量合计7.31亿立方米。截至2016年底,东莞管道燃气建设已形成了“多气源,一张网”的供气格局,管道天然气居民用户约65万户,工商业用户4000多家。随着节能减排工作和燃气管道建设的推进,东莞天然气消费量从2005年的0.4万吨标准煤增至2017年的307.12万吨标准煤,占全市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从2005年的0.02%上升到2017年的10.3%。
东莞“十三五”期间将继续完善天然气主干管网,规划建设51千米的高压管线。规划建设高中压调压站1座。增强天然气储备能力,规划在西部沿海区域建设2座8万立方米LNG储罐,增加16万立方米LNG库容。规划建设与省天然气管网和市天然气管网的联接线,管道长度45千米。
(三)热电联产项目初见成效
2008 年以来,东莞认真组织实施热电联产规划,开展工业园区和产业集聚区集中供热工作,启动了一批项目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实施集中供热,能有效解决分散性小锅炉供热效率低、能源浪费、污染物排放严重等问题,对提高全市能源利用效率、改善区域环境、优化区域能源结构和实现节能减排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截至2017 年底,全市已建成投产热电联产项目4 个,建成蒸汽管网约80千米,蒸汽供应能力约为1346吨/小时。在建及改造项目两个,蒸汽供应能力约为640吨/小时,涉及管网主干线约20千米。
计划到2020 年建设供热管网主干线约100千米,覆盖全市用热量较大的工业园区和工业集聚区。到2025 年进一步完善建设供热管网,基本覆盖全市需要用热的工业园区和工业集聚区。
(四)太阳能发电逐步发展
“十二五”时期,太阳能等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在东莞逐步发展,通过利用太阳能光伏发电从而减少煤、油、气的使用,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减少环境污染,有利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创建国家节能减排示范市期间,东莞推出分布式光伏发电资金补助等一系列政策,成为广东省继广州、佛山之后第三个对分布式光伏提供市级财政资金补助的城市。2016年,东莞全年完成光伏备案项目共98.6兆瓦,实现建成并网43.43兆瓦,备案、并网数量同比增长均超100%,发放市级财政资金补助合计771万元,全年分布式光伏项目合计并网发电量3675万千瓦时。东莞工业企业太阳能光伏发电已初现规模,2017年,纳入统计调查范围的1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年太阳能光伏发电合计接近7000万千瓦时。
二、节能降耗工作屡创佳绩
(一)能源利用效率提高
2005年,东莞单位生产总值能耗0.86吨标准煤/万元,2017年已降至0.4吨标准煤/万元,相当于每生产出价值1万元产品的产值,少消耗0.46吨标准煤的能源,能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经济发展对能源消耗的依赖程度有所下降。
“十一五”以来,东莞在节能降耗工作方面狠下功夫,举全市之力最终圆满完成省下达的“十一五”、“十二五”单位生产总值能耗累计下降20%、19.5%的艰巨任务,分别下降20.04%和25.2%。“十二五”以来,东莞更是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为着眼点,全力推进节能各项工作向纵深发展,2013年入围第二批国家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并超额完成2014-2016年连续三年的国家示范城市建设节能目标。2016年,东莞单位生产总值能耗比2010年累计下降28.7%,降幅超过当年示范城市建设节能目标2个百分点。
工业作为东莞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能耗占比接近七成,节能潜力相对较大,是东莞开展节能工作的重点领域。随着淘汰落后产能、水乡地区转型升级、节能技术改造等系列重点节能工程有力推进,“十一五”、“十二五”东莞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分别下降36.4%和38.8%,其中,降幅最大的年份是2012年,同比下降11.4%。工业领域节能贡献突出,对促进全市节能目标的完成起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能源消费结构优化
2005年,东莞煤炭消费量1140.86万吨标准煤,2017年为1109.95万吨标准煤,在经济保持高质量发展的情况下,煤炭消费量减少2.7%。
与2005年相比,2017年全市能源消费结构明显优化,非清洁能源(煤炭、燃料油)消费量比重大幅下降。2005年全市能源消费总量中,煤炭消费量比重占60.5%,到2017年比重已下降为37.3%;燃料油消费量比重则从12.7%下降为0.4%。
三、绿色低碳发展全面推进
(一)绿色低碳成为新发展理念
2011年12月,东莞市委第十三次党代会确立了“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东莞、实现高水平崛起”的发展战略,要求以绿色低碳发展理念,作为发展转型的重要支撑,推动实现绿色崛起,着力打造松山湖、生态产业园、虎门港、长安新区、东莞水乡特色经济发展区、粤海银瓶合作创新区等绿色转型示范平台,率先探索生态与产业协调发展之路。“十二五”期间,东莞大力实施“碧水、蓝天、绿地、宜居、绿色GDP”五大工程,在产业结构、能源效率、低碳交通、绿色建筑、林业碳汇、废弃物处理等领域的低碳化发展取得显着成绩。
(二)产业低碳发展趋势明显
2017年,东莞生产总值达到 7582.12亿元,三次产业比重为 0.3:47.4:52.3,第三产业比重比1978年提高 40.7 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中,先进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比重分别达到50.5%和39.0%。以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的低能耗、低排放、高附加值的现代产业体系日臻完善。产业升级加快,智能装备、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云计算、物联网等战略新兴产业快速发展,低碳产业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四、生态环境状况良好
近年来,东莞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将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统筹起来,把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多措并举切实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动环境质量根本性改善。据2017年度东莞市环境状况公报显示,全市环境质量总体稳中趋好:城市空气质量整体好转;城市饮用水源水质全面达标,主要江河水质基本符合相应功能区阶段目标;城市声环境质量保持稳定;辐射环境状况正常;生态环境状况良好。近5年监测数据表明,2017年空气优良天数比2013年增加了55天,灰霾天数减少了48天。
东莞在绿化环境建设方面也耗费大量投入,成为目前国内公园最多、绿化率最高的城市之一,先后荣获“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国际花园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等多项荣誉称号。截至2015年,东莞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为50.5%,拥有城市公园上千个,森林公园14个,湿地公园14个,自然保护区6个,全市森林覆盖率达37.4%,自然环境面貌焕然一新,生态承载力提高,居民生活和休闲环境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