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我国改革开放迎来第40个年头。40年间,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东莞抓住机遇,勇于拼搏,开拓创新,从农业县快速成长为瞩目的工业城市,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东莞奇迹”;作为岭南文化的发源地,东莞立县于东晋咸和年间,至今已有近1700年历史,文化源远流长,人文资源丰富,孕育了富有特色的东莞文化。在传统和新时代的碰撞和相互促进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作为一个悠久而又新兴的领域,东莞文化产业的发展同样值得关注,从发展历程来说,大致经历了自发启动阶段、引导发展阶段和主动拓展阶段;从发展成效来说,改革开放以来东莞文化产业表现不俗,到2016年,东莞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340.27亿元(含R&D),总量位居全省第三,仅次于深圳、广州,其中“三上”文化产业企业营业收入1057.7亿元,从业人员30万人。
一、东莞文化产业与时代的协调发展
立足东莞实际情况,东莞文化产业发展分为自发性、引导性以及主动性三个阶段。
(一)1978-2011年,自发启动期。1978年,改革开放春风吹遍南粤大地,东莞敢为天下人之先,抓住国际产业转移的机遇的序幕,第一家外资企业落户以利用外资、加工贸易为切入点参与国际分工。“三来一补”企业是东莞改革开放初期最主要的企业模式,加工制造业的大量转移,为东莞带来了众多的玩具厂、印刷厂、视听设备加工厂等等,这些典型的文化产业企业,主要是基于产业转移而到来、发展,时至今日,这些企业组成的行业在文化制造业当中仍然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另一方面,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越来越多的文化娱乐方式进入东莞,如歌舞娱乐、电影、游乐场等等,这些在改革开放之初被视为新鲜事物的舶来品,正是文化服务业东莞萌生、发展的一部分。
(二)2011年-党的十九大之前,政策引导发展阶段。改革开放以来,东莞经济长时间保持高速发展,取得成就举世瞩目,但东莞并不满足于“世界工厂”的地位,面对国内外日益复杂的经济形势,东莞选择突破,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其中,东莞将发展文化产业作为加快推进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之一,陆续出台一系列扶持奖励政策,先后出台《东莞市建设文化名城规划纲要(2011-2020年)》、《东莞市建设全国现代文化产业名城实施意见(2011-2020年)》、《东莞市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以及《东莞市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等系列政策文件,决定以5年投入16亿元来支持文化产业发展,从财政、税收等多方面对文化产业进行扶持,所设立的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更是以补助、贴息等方式对符合条件的优质文化产业项目给予实质性的扶持。
(三)党的十九大召开以后进入主动发展阶段。党的十九大报告对文化和文化产业作出了新的定位和要求,要求抓好文化企业和鼓励创新,打造交易平台和博览会平台,面向国内国外两个市场,提出“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党的十九大报告释放出强烈信号,为今后文化产业如何发展作出了顶层设计。党的十九大之后,东莞文化产业将进入一个主动创新、主动作为的全新发展时期。
二、东莞文化产业坚持“两条腿走路”
改革开放40年,东莞经济社会发展都取得巨大成就,在文化领域,则表现为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并重,一直秉持“两条腿走路”才能走得更稳、走得更远的理念。
(一)公共文化服务不断发展完善。东莞先后确立图书馆之城、博物馆之城、广场文化之城、音乐剧之都“三城一都”的建设目标,按照“统一规划、科学布局、优化结构、层次相宜、功能先进”的原则,构建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形成了市、镇、村三级文化设施网络体系;投资逾15亿元打造市级文化设施,建成玉兰大剧院、东莞图书馆、科学技术博物馆、东莞展览馆、群众艺术馆、青少年活动中心、工人文化宫等先进文化场馆,其中东莞图书馆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规模在全国公共图书馆中名列前茅;镇村两级文化设施投入资金40多亿元,在全省全国处于领先水平,目前全市已建设有村镇文化中心80多个,图书馆(室)近400个、文化广场近450个,文化设施占地总面积超4000万平方米。
1978-2016年,东莞艺术表演团体由1个增加到20个;公共图书馆由1个增加到605个,藏书量由11万册增加到1014万册;博物馆由2个增加到49个,充分体现了东莞对文化事业的高度重视,以及为此作出的系统规划和部署,为提高和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素养打下坚实基础。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领域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东莞提出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重大战略部署后,文化产业越来越受到重视,东莞文化产业的发展也屡创佳绩并展现出鲜明特征。
1.东莞文化产业体量持续增大。资料显示,东莞文化产业增加值总量保持逐年较快增长的良好态势,2010年实现增加值174.1亿元,2016年达到340.27亿元(含R&D),总量增加近一倍(见图1)。
图1 2010-2016年文化产业法人单位增加值
2.东莞文化产业单位数量增长速度显着。改革开放以来,东莞经济长期保持高速发展,大量外资企业、内资企业在东莞扎根发展。在东莞系列引导扶持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推行实施后,文化产业单位数量显着增加。以“三上”文化产业法人单位数量为例, 2012年东莞“三上”文化产业单位数424个,其中规上文化制造业385个,文化批发和零售业17个,文化服务业22个,到2016年,东莞“三上”文化产业单位数682个,较2012年增长60.8%,文化制造业533个,较2012年增长38.4%,文化批发和零售业42个,较2012年增长147.1%,文化服务业107个,较2012年增长386.4%。
3.东莞文化产业企业整体效益持续向好。企业效益如何,除了直接反映出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也是企业所在行业的发展方向标之一,企业整体效益越好,行业发展前景越被看好。与2012年相比较,2016年东莞“三上”文化产业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增幅明显,其中,资产增长了57.4%,营业收入增长39.6%,营业税金及附加增长37.9%,营业利润增长63.2%,应交增值税增长25.7%(见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