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前三季度,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东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六稳”要求、省委“1+1+9”工作部署和市委“1+1+6”工作安排,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推动高质量发展,围绕打造“湾区都市、品质东莞”的战略任务,大力实施“六大工程”,全力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先进制造业中心,东莞经济稳中有进、进中有优。
初步核算,2019年前三季度,东莞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592.01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7.2%,增速高于同期全国(6.2%)、全省(6.4%)平均水平。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1.05亿元,增长2.0%;第二产业增加值3262.09亿元,增长7.3%;第三产业增加值3308.86亿元,增长7.2%。
一、农业生产总体平稳,粮食产量增长较快
前三季度,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2.11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2.8%。其中农业产值24.03亿元,下降1.4%;林业产值0.3亿元,下降5.3%;牧业产值0.26亿元,下降42.3%;渔业产值6.54亿元,增长27.3%。从产量看,前三季度,粮食总产量3612吨,增长9.2%;蔬菜产量31.55万吨,增长5.5%;水果产量4.09万吨,下降28.9%;猪肉产量472吨,下降38.5%;水产品产量3.38万吨,下降1.9%。
二、工业生产增速回升,电子信息制造业继续引领增长
前三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228.38亿元,同比增长8.0%,增速比上半年提高0.7个百分点。按注册类型分,内资企业增加值1936.94亿元,增长15.2%,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60.0%;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加值823.87亿元,下降1.3%;外商投资企业增加值467.57亿元,下降1.5%。按控股类型分,规模以上民营工业实现增加值1807.89亿元,增长15.4%,增速比上半年提高0.2个百分点,比全市平均水平高7.4个百分点,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56.0%;其中私营企业增加值1242.74亿元,增长13.2%。按规模类型分,大型企业增加值1610.52亿元,增长15.6%;中型企业增加值707.75亿元,增长3.8%;小微企业增加值910.11亿元,下降0.5%。工业五大支柱产业增加值2258.92亿元,增长9.9%;其中,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1215.92亿元,增长18.2%。
前三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15893.86亿元,同比增长8.5%;工业产品产销率97.3%。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内外销比例调整为65.1:34.9。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4.0%,全员劳动生产率提高15.8%。
三、服务业增长较好,现代服务业保持较高增速
1-8月,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815.06亿元,同比增长8.6%。2019年新入库企业447家,实现营业收入96.71亿元,增长14.0%,拉动规模以上服务业增长1.6个百分点。从行业类别看,互联网和相关服务、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15.8%,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营业收入增长10.3%,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10.5%,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6.7%,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9.2%,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营业收入增长18.3%。
四、投资持续向好,房地产开发、基础设施投资增速加快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深入推进,我市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向好。前三季度,全市固定资产投资1485.22亿元,同比增长18.1%,增速比上半年提高2.4个百分点。分行业看,制造业完成投资392.12亿元,增长12.5%。房地产开发投资590.39亿元,增长10.5%,比上半年提高3.3个百分点。扣除房地产开发投资的一般项目投资894.83亿元,增长23.7%;其中基础设施完成投资339.96亿元,增长55.7%,增速比上半年提高8.2个百分点。按注册类型分,内资固定资产投资1323.80亿元,增长27.0%;外资固定资产投资161.42亿元,下降25.0%。民间投资948.26亿元,增长19.5%,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63.8%。
五、房地产市场回暖明显,商品房销售大幅回升
前三季度,全市新建商品房网上签约销售面积540.19万平方米,增长11.8%,增速比上半年提高11.2个百分点;新建商品房网上签约销售金额998.73亿元,增长24.8%。
9月末,商品房屋建筑施工面积4062.27万平方米,下降4.6%;全市商品房待售面积344.03万平方米,增长12.4%;其中,住宅待售面积173.26万平方米,增长5.0%。房屋竣工面积246.38万平方米,增长13.3%。
六、消费市场平稳增长,汽车销售增速回升
前三季度,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87.28亿元,同比增长8.2%。其中,批发和零售业实现零售额2132.78亿元,增长8.0%;住宿和餐饮业实现零售额154.51亿元,增长11.5%。网上销售保持较快增长势头,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企业通过公共网络实现零售额260.94亿元,增长11.0%,占限额以上零售额比重达24.2%,拉动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零售额增长2.5个百分点。从主要商品零售情况看,受汽车国六排放标准即将实施等因素影响,汽车类零售增速回升加快,全市限额以上汽车零售额增长2.5%,增速比上半年提高0.6个百分点;石油及制品类零售额下降3.9%;通讯器材类增长较快,增长56.9%;中西药品类需求加大,增长28.8%。
前三季度,传统消费保持平稳增长,限额以上住宿业实现营业额34.60亿元,同比增长3.8%;其中五星级酒店营业额增长2.2%。限额以上餐饮业实现营业额60.20亿元,增长15.0%。
七、外贸进出口增速放缓,贸易结构不断优化
按人民币计价,前三季度,全市进出口总额9874.4亿元,同比增长0.3%,增速比上半年回落6.5个百分点。其中,出口6125亿元,增长7.2 %;进口3749.4亿元,下降9.3%。
贸易方式结构进一步优化。前三季度,一般贸易出口增长12.2%,占出口总额的比重为53.7%,比上年同期提高2.3个百分点。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2185.5亿元,增长16.2%,高于全市进出口增速15.9个百分点;对欧盟进出口1281.4亿元,增长8.1%。全市新签外商直接投资项目859宗,实际利用外资75.3亿元,同比增长0.6%。
八、消费价格温和上涨,工业生产者价格指数涨幅收窄
前三季度,东莞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3.0%,涨幅比上半年扩大0.4个百分点。八大类商品(服务)价格指数呈“七升一降”态势:食品烟酒类上涨6.2%,衣着类上涨1.5%,居住类上涨1.1%,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上涨0.5%,教育文化和娱乐类上涨1.8%,医疗保健类上涨5.9%,其他用品和服务类上涨3.1%,交通和通信类下降0.1%。工业生产者价格指数同比上涨0.8%,涨幅比上半年收窄0.8个百分点。
九、财税收入平稳,民生支出增长较快
前三季度,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90.48亿元,同比增长2.5%。一般公共预算支出679.25亿元,增长12.6%。全市教育支出149.03亿元,增长5.1%;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45.11亿元,增长29.0%;卫生健康支出49.01亿元,增长45.1%;节能环保支出51.65亿元,增长19.1%。全市税收总额1658.31亿元,下降4.4%。其中民营经济缴税总额1192.53亿元,下降5.9%,占全市税收总额的71.9%;私营企业缴税332.08亿元,下降1.8%。9月末,各项本外币存款余额15905.04亿元,增长13.2%;其中住户存款余额6257.42亿元,增长12.8%。各项本外币贷款余额9886.18亿元,增长23.2%。
十、经济结构不断优化,新动能带动增长
前三季度,从工业结构看,全市大力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先进制造业中心建设,先进制造业比重持续提高。先进制造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732.54亿元,增长10.9%,增速比全市平均水平高2.9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340.60亿元,增长17.9%,增速比全市平均水平高9.9个百分点。先进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比重分别达到53.7%和41.5%,比重分别比上年同期提高1.3个和2.6个百分点。从工业产品产量看,高技术产品保持较快增长,智能手机产量增长5.9%,微型计算机设备增长83.5%,电光源增长13.5%,化学试剂增长11.4%,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66.8%。从工商登记注册数量看,9月末,全市工商登记注册户数120.68万户,增长8.4%;其中民营经济登记注册户数118.12万户,增长8.6%;个体工商户66.72万户,增长6.1%。从贸易结构看,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企业网络零售额占限额以上零售额比重达24.2%;其中天宸网络、永盛通信、京东、易道科技、慕思寝具五个电商平台对全市限上零售额增长贡献率高达66.0%。地铁客运量增长较快。前三季度,地铁2号线累计运营里程1699.93万车公里,增长8.0%;累计输送旅客3975.12万人次,增长22.0%;日最高客运量达到29.43万人次,增长23.3%。
总的来看,2019年前三季度,东莞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但也要看到,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依然复杂严峻,外部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全市经济下行压力仍然很大。下一步,东莞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各项决策部署,把握好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东莞建设广东省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实验区等“三区”叠加的重大机遇,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把稳增长、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进一步向改革开放创新要动力,从拓宽国内市场需求挖潜力,以改善民生为导向培育新的有效投资和消费需求,增强经济发展韧性,顶住经济下行压力,统筹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各项工作,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推进关键领域自主创新,大力实施“六大工程”,全力打造“湾区都市、品质东莞”,推动经济平稳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