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的严重冲击,叠加中美经贸摩擦、国内外经济下行压力的严峻挑战,全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跟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决策部署,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落实省“1+1+9”工作部署和市“1+1+6”工作思路,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经济运行监测调度,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经济社会呈加快复苏局面,显示出强劲的经济韧性。
根据广东省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0年东莞市生产总值为9650.19亿元,同比增长1.1%[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30.27亿元,同比增长6.0%;第二产业增加值为5193.09亿元,同比下降0.9%;第三产业增加值为4426.83亿元,同比增长3.5%。
一、农业生产总体向好,粮食水果畜牧丰产丰收
2020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6.39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6.5%。其中农业产值33.74亿元,增长6.2%;牧业产值0.82亿元,增长62.1%;渔业产值10.02亿元,增长6.0%。从产量看,粮食总产量8177吨,增长39.7%;蔬菜产量39.7万吨,下降4.4%;水果产量6.97万吨,增长24.9%;猪肉产量1046吨,增长35.5%;禽肉产量790吨,增长56.1%;水产品产量5.04万吨,增长3.7%。
二、工业生产加快恢复,防疫物资生产稳步增长
2020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145.65亿元,比上年下降1.1%,降幅比前三季度收窄2.1个百分点。内资企业增加值2537.35亿元,增长0.8%,实现正增长,增速比前三季度提高1.0个百分点,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61.2%;外资企业增加值1608.29亿元,下降3.8%,降幅比前三季度收窄3.9个百分点。工业五大支柱产业增加值2806.89亿元,下降2.1%,降幅比前三季度收窄1.1个百分点。
倍增企业支撑作用增强。全市372家倍增计划工业企业(含名誉企业)增加值1126.34亿元,增长14.0%,增速快于全市规模以上工业15.1个百分点,比前三季度提高3.1个百分点;其中,名誉倍增企业增长12.2%,非名誉试点企业增长16.3%。
中小企业增速显着回升。规模以上工业中,中型企业增加值增长5.7%,增速比前三季度提高4.7个百分点,增速自8月由负转正后逐月加快;小微型企业增加值增长3.1%,增速比前三季度提高5.4个百分点,累计增速自11月实现由负转正。
防疫物资生产稳步快速增长。2020年,我市规模以上企业共生产口罩27.82亿个,增长1973.9%。在医药制造业行业中,生物药品制品制造业、卫生材料及医药用品制造业分别增长524.2%、116.8%。
企业数量稳居全省首位。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达10861家,总量稳居全省第1位,全国第2位。
三、服务业增速大幅提升,“软产业”保持较快增长
2020年1-11月,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1249.44亿元,同比增长3.8%,增速比1-8月大幅提高4.4个百分点,实现正增长。2020年新入库企业218家,实现营业收入93.78亿元,增长29.7%,拉动规模以上服务业增长1.8个百分点。从行业类别看,软件、互联网等新兴服务业保持较快增长。1-11月,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中,互联网和相关服务、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24.5%,拉动规模以上服务业增长2.0个百分点;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41.0%。
四、消费市场逐步复苏,网络零售表现活跃
2020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40.14亿元,比上年下降6.6%,降幅比前三季度收窄3.1个百分点。其中,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实现零售额1431.87亿元,下降5.6%;限额以上住宿和餐饮业实现零售额94.08亿元,下降12.9%。从主要商品零售情况看,汽车类和石油制品类零售降幅均有所收窄。全市限额以上汽车零售额下降5.5%,降幅比前三季度收窄4.9个百分点;石油及制品类零售额下降19.8%,降幅比前三季度收窄2.9个百分点。民生类商品零售情况较好。饮料类、烟酒类、日用品类商品消费分别增长60.8%、105.9%和12.9%。
在疫情影响下,新零售表现突出,网络零售规模持续扩大。限额以上单位通过公共网络实现商品零售额增长4.6%,高于限额以上商品零售额10.2个百分点。
五、投资持续向好,各领域投资全面快速增长
2020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13.0%,增速比前三季度提高3.9个百分点。分行业看,制造业投资增长15.4%,增速比前三季度回落6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9.3%,增速比前三季度提高7.6个百分点,上半年首次转正后继续保持平稳增长;扣除房地产开发投资的一般项目投资增长15.2%;基础设施投资增长19.3%,增速比前三季度大幅提高9.8个百分点,呈快速增长态势。按注册类型分,内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4%;外资固定资产投资下降6.2%。
六、房地产市场加快回暖,建筑业实现较快增长
2020年,全市新建商品房网上签约销售面积895.31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1.1%,增速比前三季度提高11.7个百分点;新建商品房网上签约销售金额2000.92亿元,增长44.5%,增速比前三季度提高16.9个百分点。12月末,全市商品房待售面积301.19万平方米;其中住宅待售面积125.41万平方米。
2020年,全市建筑业总产值664.48亿元,比上年增长21.7%,增速比前三季度提高0.4个百分点。
七、外贸形势严峻,贸易结构继续优化
2020年,东莞市进出口总额13303.0亿元,比上年下降3.8%,降幅比前三季度扩大1.6个百分点。其中出口8281.5亿元,下降4.4%,降幅比前三季度扩大1.5个百分点;进口5021.5亿元,下降2.9%,降幅比前三季度扩大1.7个百分点。
贸易结构继续优化。2020年,一般贸易进出口总额比上年下降3.4%,占全市进出口总额比重达44.9%,比重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3138.1亿元,增长0.8%,高于全市增速4.6个百分点;对美国进出口1703.8亿元,下降6.3%;对东盟(10国)进出口1834.4亿元,增长1.5%;对欧盟(27国,不含英国)进出口1389.7亿元,下降10.8%。
八、财税稳健运行,金融形势良好
2020年,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94.68亿元,比上年增长3.2%,增速比前三季度提高1.4个百分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43.67亿元,下降2.5%。民生类支出较快。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63.22亿元,增长7.4%;卫生健康支出70.65亿元,增长10.4%;教育支出203.50亿元,增长23.0%;住房保障支出12.11亿元,增长20.1%。全市税收总额2153.19亿元,下降0.6%,降幅比前三季度收窄1.9个百分点。
金融业发展态势良好。12月末,各项人民币存款余额17440.48亿元,增长13.2%;其中住户存款余额6951.97亿元,增长10.1%。各项人民币贷款余额12023.30亿元,增长25.3%。
九、消费价格涨幅继续回落,工业生产者价格低位运行
2020年,东莞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比上年上涨2.9%,涨幅比前三季度回落0.8个百分点。八大类商品(服务)价格指数呈“四升四降”态势:食品烟酒类上涨8.4%,教育文化和娱乐类上涨4.5%,医疗保健类上涨2.0%,其他用品和服务类上涨3.4%,衣着类下降1.3%,居住类下降0.9%,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下降0.1%,交通和通信类下降2.8%。工业生产者价格指数比上年下降0.6%,降幅与前三季度持平。
十、就业形势稳定,居民收入平稳增长
经济社会秩序加快恢复,就业形势保持稳定。2020年,东莞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18%,控制在3%的目标范围内。居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2020年,东莞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6533元,增长5.4%;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8052元,增长5.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8827元,增长8.1%。
十一、新业态加快发展,新动能逆势成长
12月末,全市工商登记注册户数134.10万户,比上年增长8.3%。新兴产业市场主体数快速增长。12月末,全市累计登记新兴产业5.77万户,增长26.2%。其中节能环保产业3.31万户,增长24.4%;新材料产业0.97万户,增长28.4%;生物产业0.41万户,增长28.4%。邮政快递业务快速提升。2020年,东莞邮政行业业务总量622.94亿元,增长52.2%,增速比前三季度提高6.5个百分点;快递业务量累计21.17亿件,增长29.9%,增速比前三季度提高7.9个百分点。电子商务发展良好。2020年,全市电子商务交易额5861亿元,增长9.0%。新动能逆势成长。全年规模以上工业新增入库企业1718家,除去退库企业后净增638家;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业新增入库企业636家,净增261家;规模以上服务业新增入库企业187家,净增87家。
总的来看,2020年,东莞经济运行持续稳步恢复,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明显。同时也要看到,国际环境变化之快、重大风险挑战之多、改革发展任务之重,改革开放以来前所未见。下来,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安排,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构建新发展格局,围绕建设“湾区都市、品质东莞”的战略目标,努力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开创东莞工作新局面,争取高质量迈进“万亿元俱乐部”。
[1]按照我国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和数据发布制度规定,地区生产总值核算包括初步核算和最终核实两个步骤。经最终核实,2019年,东莞市地区生产总值现价总量为9474.43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