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十三五”时期,东莞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认真落实省“1+1+9”工作部署和市“1+1+6”工作思路,有效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和中美经贸摩擦叠加影响的严峻考验和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全市工业经济实现总量增长、结构优化、提质增效,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呈现高质量发展的良好态势。
关键词:“十三五”;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工业经济总量再上新台阶
(一)聚焦工业高质量发展,工业经济体量跃上新台阶
“十三五”时期,东莞坚持制造业立市不动摇,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推动制造业迈向中高端发展,工业经济体量显着增强。东莞市政府在“十三五”时期共有三年以1号文为制造业护航,特别是2016年和2017年连续两年关注制造业发展。其中,2016年市政府1号文《关于大力发展机器人智能装备产业打造有全球影响力的先进制造基地的意见》,全面实施“机器人智造”计划,推动东莞机器人智能装备产业集群发展,加快引领制造业转型升级;2017年市政府1号文《关于实施重点企业规模与效益“倍增计划”全面提升产业集约发展水平的意见》,通过创新和优化产业、土地、资本、人才要素供给,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强力支持试点企业实现增长和集约转型,进而推动东莞产业经济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发展。
“十三五”时期,东莞工业企业营业收入保持持续增长,五年间规上工业营收分别突破1.4万亿、1.7万亿、1.9万亿、2万亿、2.2万亿关口。2020年,规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26万亿元,比2015年增长81.4%,2016-2020年年均增长12.6%。其中,电子信息制造业实现营业收入1.16万亿,成为东莞工业中唯一一个万亿级产业;电气机械及设备制造业实现营业收入3666.37亿元;食品饮料加工制造业营业收入突破千亿,达到1053.08亿元;造纸及纸制品业和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营业收入分别为875.34亿元和781.82亿元,有望在“十四五”时期突破千亿关口。
“十三五”时期,东莞规上工业实现的工业增加值由2015年的2711.09亿元提高到2020年的4145.64亿元,五年间东莞规上工业增加值分别突破3000亿、4000亿关口,工业经济体量跃上新台阶。2016-2020年东莞规上工业增加值五年中共有四年增加值增速都高于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五年年均增长6.1%,比全国年均增速高0.6个百分点,比全省年均增速高0.8个百分点,工业经济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
(二)规上工业企业数突破万家,排名全省第一
“十三五”时期,东莞规模以上(以下简称规上)工业企业数量实现翻番。2015年全市规上工业企业5392家,占全省比重13.3%。经过五年发展,2020年全市规上工业企业增加到10861家,比2015年增加5469家,年均增加超过1000家,占全省比重提升至19.5%,比重比2015年提高6.2个百分点。在全省21个地级以上市中,2015年东莞排名第三,2017年超过佛山升至第二,2019年超过深圳升至第一,2020年东莞规上工业企业数量比深圳多550家,比佛山多3134家,比广州多4987家。
图1:“十三五”时期广东四个城市规上工业企业数量
“十三五”时期,东莞33个镇街(园区)规上工业企业数都出现大幅增加。2020年规上工业企业数量最多的镇街(园区)分别是长安镇(822家)、塘厦镇(786家)、虎门镇(625家)、清溪镇(602家)和大朗镇(540家)。“十三五”时期规上工业企业数增加最多的镇街(园区)分别是长安镇(增加554家,增长206.7%)、塘厦镇(增加432家,增长122.0%)、清溪镇(增加313家,增长108.3%)、虎门镇(增加262家,增长72.2%)和横沥镇(增加260家,增长181.8%)。
二、现代制造业新体系加快构建
(一)加快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先进制造业中心
“十三五”时期,东莞以建设广东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实验区为契机,通过拓展产业发展空间、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等举措,推动土地、技术、人才、资金等资源要素进一步向先进制造业聚集,加速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先进制造业中心。2020年,东莞规上先进制造业实现工业增加值2108.36亿元,占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超过五成,增加值总量比2015年的1299.13亿元增长62.3%,全市先进制造业规模不断发展壮大。
(二)推动高技术制造业规模不断扩大
“十三五”时期,东莞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稳步推进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认真贯彻落实高技术制造业发展各项决策部署,积极落实《中国制造2025》《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等战略规划,全市高技术制造业发展取得丰硕成果。2020年末,东莞规上高技术制造业企业数共2124家,比2015年增加999家,增长88.8%;实现工业增加值1569.62亿元,占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37.9%,比2015年比重提高0.7个百分点。东莞规上高技术制造业以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为主,占比达到84.6%,其中,通信设备制造业集聚了华为、OPPO、vivo等智能手机龙头企业,使东莞成为全国乃至全球最主要的智能手机生产基地之一。2020年智能手机生产量达到3.16亿台,占全国比重达到28.7%。高技术制造业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科技含量不断提高,为推动东莞工业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培育引导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
“十三五”时期,东莞进一步贯彻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积极对接深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加快高端产业要素集聚,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进一步巩固和提升制造业基础能力和现代化产业链水平,持续引领东莞经济高质量发展。2019年,东莞规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为6865.33亿元,比2015年增长165.4%,年均增长27.6%,远高于全市平均水平;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占全市规上工业比重达到31.8%,比2015年比重提高11.5个百分点。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实现产值6303.32亿元,是推动东莞工业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三、创新驱动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
(一)鼓励创新驱动,R&D投入显着提高
“十三五”期间,东莞以中国散裂中子源、松山湖材料实验室为代表的大科学装置、平台在东莞相继建成运行,有力支撑基础研究,不断提升原始创新能力。科技创新体制机制的不断深化,在增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的同时,促进新型研发机构开展成果转化、支撑产业发展,为东莞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持续赋能。2019年有R&D活动的规上工业企业共有3651家,占规上工业企业的34.3%,企业数比2015年增加2506家,增幅达到218.9%。2019年规上工业企业的R&D经费投入达到260.57亿元,比2015年增长105.5%,R&D经费投入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由2015年的4.9%提高到6.2%,企业R&D投入强度显着提高。
(二)高企营收破万亿,经济体量占比首次过半
“十三五”期间,东莞大力推进科技进步,科技创新体系不断完善,高新技术改造加快传统产业升级,高新技术企业规模不断壮大。从高企数量看,2020年规上高新技术工业企业共2977家,比2015年企业数(541家)增加2436家,企业数翻了两番,占规上工业企业数比重从2015年的10.0%提高到27.4%。从经济体量看,“十三五”期间高新技术工业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营收和增加值占全市比重均首次过半,经济体量显着增强。其中,2020年规上高企实现营业收入12686.65亿元,占规上工业比重达到56.2%,比2015年比重(22.1%)提高34.1个百分点;实现工业增加值2081.64亿元,占全市规上工业比重为50.2%,比2015年比重(20.1%)提高30.1个百分点。
(三)“倍增计划”显成效,带动示范作用突出
“倍增计划”是东莞市大力扶持实体经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工作。自2017年以来,东莞选取了一批试点企业,配置针对性扶持政策,推动企业实现规模与效益倍增。过去四年,“倍增计划”政策体系逐步完善,从企业经营、技术进步、人才发展、企业发展等层面形成倍增政策组合拳,助力倍增企业持续壮大,逆风跑出“加速度”。2017-2020年规上倍增企业增加值增速分别为16.0%、8.8%、17.4%、14.0%,分别比同期规上工业平均水平高6.0、2.4、8.9、15.1个百分点;四年增加值共增长68.9%,比同期规上增速高43.3个百分点。倍增企业已逐步成为东莞在探索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路上的有力抓手,“倍增计划”也成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张闪亮“名片”。
(四)加速崛起,广东制造业500强企业数居全省第二
“十三五”时期,入选“广东制造业500强”的东莞企业数保持良好增长态势,2020年入选企业达到78家,位居全省第二。从纵向对比来看,五年时间东莞入选“广东制造业500强”的数据从26家迅速增长至78家,年均增加超过10家,数据背后反映出东莞制造业企业的韧性和活力。从横向对比来看,深圳、广州、东莞、佛山位居“广东制造业500强”的第一梯队,五年间深圳和广州的入选企业数量减少,东莞和佛山的入选企业数量增加,2020年东莞入选企业首次跻身全省第二,超过广州佛山。
图2:“十三五”时期广东制造业500强企业数量分布情况
四、工业经济质量效益稳步提升
“十三五”时期,国家、省、市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减税降费政策措施,为企业发展营造了更加宽松的发展环境;企业则积极挖潜,加强内部管理,拓宽经营渠道,政企联动促进了全市工业经济效益质量不断提高。
(一)企业盈利大幅增长,内资盈利占比超六成
“十三五”时期,随着大规模减税降费、减租降息等一系列助企纾困政策措施持续显效,工业企业利润全面提升。2020年规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745.96亿元,比2015年利润总额增长89.5%。其中,2020年内资企业实现利润总额455.67亿元,比2015年增长170.9%,外资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90.29亿元,比2015年增长28.8%。“十三五”期间内资企业盈利水平大幅提升,占全市规上工业利润总额比重从2015年的42.7%提升到2020年的61.1%,提高18.4个百分点。
(二)企业经济效益稳步提升,劳动生产率显着提升
“十三五”期间,东莞贯彻落实“东莞制造2025”战略,加快推动东莞制造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机器人智能装备产业,引导企业利用机器人设备进行技术改造、实现减员、增效、提质、保安全,促使工业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提升、利润率提高。2020年规上工业人全员劳动生产率为16.47万元/人,比2015年全员劳动生产率(10.99万元/人)提高49.9%;2020年规上工业成本费用利润率为3.41%,比2015年提高0.14个百分点;2020年规上工业资本保值增值率为111.62%,比2015年提高4.61个百分点。
(三)工业能耗明显降低,绿色发展成效显着
“十三五”期间,东莞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绿色发展战略,坚定不移地推动节能减排工作向纵深发展,通过推进经济结构调整、能源结构调整挖掘结构节能潜力,着力优化产业和用能结构,推进技术进步和体制创新,提高能源生产和使用效率,工业能耗明显降低。2016年至2020年,东莞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分别下降3.92%、7.95%、9.15%、11.94%、3.24%,累计下降幅度达到31.54%,有效地将环境整治和经济发展有机统一,达到科学谋划和可持续发展。
五、“十四五”工业发展展望
展望“十四五”,东莞工业发展的国内外环境和自身条件都发生复杂而深刻的变化。从国际形势看,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使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发达国家积极发展高端产业和新兴发展中国家大力承接低端产业,美国对我国高科技企业与制造业的技术封锁日益升级。从国内形势看,我国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继续发展仍具有多方面优势和条件,国内市场空间发展广阔,发展韧性强劲。从东莞情况看,“十四五”时期,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深入推进,有利于东莞承接中心城市资源外溢,在大湾区城市群中抢先占位,从“通道城市”转变为“战略节点城市”;随着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新发展格局加快构建,将为“东莞制造”提供更加广阔强劲的国内国外市场,有利于东莞应对外部风险挑战、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为经济增长注入更稳定、更持续的发展动能,实现产业链条全球化战略布局。在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市要将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全市工业经济增长的重要动能来源,积极发挥传统产业发展优势,努力将东莞区位、产业配套、综合成本等优势叠加放大,推动东莞步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推动“湾区都市、品质东莞”建设迈上新的大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