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十三五”时期,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和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东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省“1+1+9”工作部署和市“1+1+6”工作思路,贯彻新发展理论,加快建设“湾区都市、品质东莞”,坚持把固定资产投资作为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的重要抓手,加大投资力度,优化投资结构,激发投资活力,着力打造现代化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助力经济发展成效斐然。
一、投资总量稳步提高,有力支撑经济发展
“十三五”时期,东莞坚持把投资作为“稳增长”的重要支撑,持续加大投资力度,优化投资结构,充分发挥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推动经济发展步伐不断加快。
(一)投资规模再上新台阶,增速排名逐步提高
“十三五”时期,东莞累计完成投资9615.22亿元,是“十二五”时期的1.5倍,年均增长10.7%,比“十二五”时期快1个百分点,高于全省(7.0%)3.7个百分点,2020年投资增速在全省21个地级市位列第5。
(二)投资项目量质齐升,投资效应大幅提高
“十三五”时期,东莞投资项目数量和规模大幅提升。项目数量大幅增加。一般性项目[1]个数从2016年的2458个增加到2020年的3311个,增长34.7%,年均增长7.9%,“十三五”期间,我市推动444个市重大项目开工建设,233个项目建成投产。项目规模不断扩大。2016-2020年一般性项目计划总投资合计分别为3908亿元、4693亿元、5457亿元、6523亿元、8434亿元,计划总投资逐年提高,年均增长19.4%,平均单个项目计划总投资从2015年的1.47亿元提高到2020年的2.48亿元,增长1.7倍。
表1:东莞“十三五”时期一般性项目情况表
二、投资结构持续优化,助力经济转型升级
(一)三次产业投资结构更趋优化
“十三五”时期,东莞固定资产投资结构持续优化,有力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第一产业累计投资1.62亿元;第二产业累计投资3371.69亿元,年均增长10.1%,发挥了压舱石的重要作用,确保了投资平稳增长;第三产业累计投资6241.91亿元,年均增长11.0%,呈快速增长态势。2020年二三次产业投资比重分别为33.9%和66.1%,第三产业投资比2015年提高1个百分点。在全市基础设施、民生及社会事业投资高速增长带动下,第三产业投资取得长足发展,引领作用进一步增强。
(二)工业技改投资迅猛增长
“十三五”时期,东莞以技术改造为抓手推动企业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东莞制造企业纷纷通过自动化、智能化实现技改,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劳动力成本,并从产业链上游的智能装备制造到下游的机器人应用全面布局,逐步形成具有特色的机器人产业版图,“机器换人”强大的应用需求有力拉动了东莞工业技术改造投资迅猛增长。“十三五”时期,全市工业技术改造累计投资2228.02亿元,年均增长17.8%,快于全市工业投资7.7个百分点;2020年占工业投资比重为64.3%,比2015年提高18.3个百分点。2020年全市实施工业技术改造项目共1537个,比2015年增加912个,是2015年的2.5倍。
(三)高技术产业投资占比不断提升
“十三五”时期,东莞市委市政府积极推动科技创新,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坚持以科技力量引领产业转型升级,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快速增加,高新技术产业规模迅速扩大。在此背景下,全市投资呈现出结构加速优化、动能加快转换的良好局面,有力地促进了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生态化迈进。“十三五”时期,东莞高技术产业(制造业)累计投资1493.64亿元,年均增长11.2%,快于全市总体投资0.5个百分点;2020年占总体投资比重为15.8%,比2015年提高0.4个百分点。
三、产业投资亮点纷呈,民生领域投资加大
(一)制造业投资实现新突破
东莞是国际制造名城,是粤港澳大湾区的制造重镇,经过多年发展,东莞形成了一个与国际接轨的现代产业体系。“十三五”时期,东莞坚持制造业这个最大的优势不动摇,切实推动与中心城市构建产业梯度互补发展格局,加快推动制造迈向中高端,打造国际先进制造业中心,持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大制造业投资。“十三五”时期,东莞制造业累计投资2928.10亿元,是“十二五”时期的1.6倍,年均增长10.4%,占全市总体投资比重为30.5%。其中,先进制造业累计投资1970.25亿元,年均增长16.0%,快于全市制造业投资5.6个百分点,占全市制造业投资比重为67.3%。
从行业来看,高技术、先进制造行业中,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投资年均增长40.6%,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投资年均增长20.5%,石油及化学业投资年均增长17.2%,装备制造业投资年均增长16.0%。
(二)房地产业发展呈现新特点
“十三五”时期,东莞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落实好一城一策、因城施策、城市政府主体责任的长效调控机制,坚决抑制投机炒房,遏制房价过快上涨,促进我市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十三五”时期,东莞房地产开发累计投资3748.79亿元,是“十二五”时期的1.6倍,年均增长8.6%,累计投资总量位居全省第六。
随着城镇化深入推进以及二胎政策的落地,居民改善型需求增多,住房的需求在不断增加,为满足商品房快速增长的需求,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反应迅速,供给结构不断优化。“十三五”时期,全市住宅投资年均增长9.8%,快于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1.2个百分点;2020年全市住宅投资占全部房地产开发投资比重为73.6%,比2015年提高3.8个百分点。
(三)民生工程建设开创新局面
“十三五”时期,东莞坚持从群众最关心、最迫切的切身利益抓起,持续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摆在突出位置,坚持和完善民生保障机制,落实各项惠民利民政策措施,加大对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等方面的投入力度,切实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让全民共享发展成果,努力打造民生建设的“东莞品质”和全面小康的“东莞样本”。“十三五”时期,东莞民生工程累计投资273.64亿元,年均增长18.2%,快于全市投资7.5个百分点。其中,教育业累计投资179.54亿元,年均增长18.1%;卫生和社会工作累计投资51.04亿元,年均增长17.4%;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累计投资15.91亿元,年均增长15.0%;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累计投资22.00亿元,年均增长32.3%。
四、基础设施建设再创新辉煌,城市焕发新面貌
“十三五”时期,随着国家和省大力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东莞聚焦基础设施建设,确立了以城市总体规划为龙头、基础设施建设为先导、旧城改造与新区开放并举的城建策略,提出以提升基础设施服务保障能力为导向,大力推动实施美丽东莞建设、环保攻坚战、城乡环境改善、城市精细化管理等一系列重点工程,全面提升东莞城市的环境和品质,为打造“湾区都市、品质东莞”奠定基础。“十三五”时期,东莞基础设施累计投资1842.08亿元,年均增长17.6%,快于 “十二五”时期17.1个百分点。2020年占总体投资比重为23.6%,比2015年提高6.2个百分点。
(一)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十三五”时期,东莞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新时代东莞改革发展的重大政治任务和重大民生任务抓紧抓实。市委、市政府出台污染防治攻坚战三年行动计划,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以大兵团作战方式,坚持环保优先方针,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市建设,全市大气环境、水环境状况逐步向好,环境质量取得阶段性改善。“十三五”时期,东莞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累计投资715.65亿元,年均增长45.1%,其中2020年投资额是2015年的6.4倍。自2016年11月全面打响水污染治理攻坚战以来,东莞陆续开展茅洲河、石马河、东引运河、东江下游片区4大重点流域综合治理,茅洲河共和村断面、石马河旗岭断面、东莞运河樟村断面水质整体同比向好改善43.32%,改善幅度位居全国第3;全市污水治理工程项目数超过600个,项目总概算约712亿元。
(二)路网建设日新月异
“十三五”时期,东莞着力完善基础设施网络、提升综合交通品质、增强管理服务能力,初步建成了一体化交通框架,搭建起了湾区都市“四梁八柱”,城市发展空间全面延伸,为“湾区都市、品质东莞”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十三五”期间,东莞新增道路456.87公里,从莞高速、南沙大桥、莞番高速一期、深圳外环高速主线建成通车,进一步完善了东莞市“五纵四横六连”高快速路网结构,全市道路通车里程6399.581公里,道路密度约259.62公里/百平方公里,公路密度居全国前列;新增轨道157.7公里,轨道交通2号线一、二期(东莞火车站~虎门火车站)、莞惠城际、穗深城际正式通车,建成高铁枢纽1座、普铁枢纽3座、城际枢纽多座,东莞交通枢纽地位显着增强,区域辐射力持续提升。
(三)能源网建设方兴未艾
“十三五”时期,东莞通过新建、升级智能配电房,加装配电自动化设备、更换新一代智能电表等措施,提升配电网智能化水平和电力用户获得电力体验,中低压配电网指标站间联络率、可转供电率、自动化覆盖率得到明显提升。十三五期间东莞共投产34座变电站,新增主变容量1160.1万千伏安,新增线路长度1032.87公里。与此同时,东莞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在蓝天保卫战中提出调整优化能源结构,部署落实“煤改气”工作,目前我市已形成海上和陆路天然气“双气源”格局,共建成天然气管道超过2800公里,为我市“十四五”时期能源结构调整,自备电厂煤改气以及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打赢蓝天保卫战提供保障。2020年,全市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投资105.00亿元,是2015年的1.5倍。
(四)信息网络建设突飞猛进
“十三五”时期,东莞持续加大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业累计投资115.20亿元,年均增长16.4%,其中2020年投资额是2015年的2.1倍。5G基站等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加速推进,5G产业聚集及应用初具规模。到2020年底,东莞中心城区、松山湖高新区、滨海湾新区、水乡功能区5G网络基本实现连续覆盖和商用;全市5G基站累计达6000座,5G个人用户数达到200万;推动一批5G应用示范项目与5G综合应用示范园区入库建设。
五、民间投资活力不断增强
近年来,东莞高度重视民间投资工作,相继出台了《进一步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实施民营企业经营管理者“111工程”的意见》等政策文件,通过开展倍增计划、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深化“放管服”改革等多方面措施不断加强和改善政府服务,有效激发民间投资潜力和活力,推动民营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十三五”时期,全市累计完成民间投资6215.59亿元,年均增长9.2%,占总体投资比重64.6%,比重比“十二五”时期提高4.9个百分点。2020年,全市民间投资占总体投资比重61.3%,在全省21个地市排名第5,比全省平均水平高9.2个百分点。特别是工业投资领域,“十三五”期间,全市民间工业投资年均增长17.3%,分别高于全市民间投资和工业投资年均增速8.1和7.2个百分点。民间投资成为拉动全市投资增长的主要力量之一,对改善东莞投资结构,提升自主投资力度发挥了重要作用。
[1]一般性项目指计划总投资500万元及以上的非房地产开发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