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十三五”时期,东莞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三农”的各项决策部署,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引领,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现代都市农业,保障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实现农业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
关键词:“十三五” 农业综合能力 乡村振兴 高质量发展
一、农林牧渔业生产稳定发展
“十三五”时期,东莞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乡村经济发展工作,大力提升全市农业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全市农业经济持续保持向好的发展态势。
(一)农业经济总量稳步增长
“十三五”时期,东莞市农业经济保持稳步增长。2020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6.52亿元,比2015年增加14.64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年均增长5.5%。其中,农业产值34.35亿元,年均增长7.7%;林业产值0.32亿元,年均降幅2.3%;牧业产值0.82亿元,年均降幅24.8%;渔业产值9.52亿元,年均增长4.0%;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产值1.52亿元,年均增长1.8%。
图1 2015-2020年农林牧渔业产值及增速
(二)粮食面积产量实现双增
“十三五”时期,东莞积极落实中央1号文要求,全面落实种粮补贴政策,加大财政投入,水稻、玉米、马铃薯等保险实施保费全额补贴,让广大农民充分受惠,充分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连续五年顺利完成了省下达的粮食生产任务。2020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2.42万亩,比2015年增加0.73万亩,年均增长7.4%;产量0.82万吨,比2015年增加0.27万吨,年均增长8.3%。其中水稻播种面积1.67万亩,年均增长10.5%;产量0.61万吨,年均增长10.2%。
(三)主要经济作物产量稳定增长
“十三五”时期,东莞种植业产值稳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首位,平均占比74%。5年来,全市注重调整优化品种结构,在稳定“菜篮子”传统基础产业的同时,重点突出岭南特色,做优做强东莞荔枝产业,不断推进花卉及盆景园艺创新与产业化发展,扩大竹芋、红掌、蝴蝶兰、绿萝等设施花卉产业规模,大力推动种植业生产高质量发展。蔬菜及食用菌、水果、花卉及盆景园艺产品作为种植业产值三大主力,从2015年占种植业比重的79.4%、12.0%、5.0%调整到2020年的65.4%、16.2%、16.7%。2020年,全市蔬菜及食用菌产量39.70万吨,比2015年增加3.22万吨,年均增长1.7%;花卉种植面积2.70万亩,比2015年增加1.4万亩,年均增长51.0%,其中鲜切花产量4921万枝,比2015年增加4207万枝,年均增长47.1%;盆栽观赏植物产量1458万盆,比2015年增加983万盆,年均增长25.1%;水果产量6.97万吨,比2015年增加1.08万吨,年均增长3.4%,其中荔枝产量1.74万吨,比2015年增加0.61万吨,年均增长9.1%;香蕉产量4.21万吨,比2015年增加0.3万吨,年均增长1.5%。
图2 2015-2020年主要经济作物产量情况
(四)畜牧业生产逐步回升
“十三五”期间,受非洲猪瘟疫情、禽流感疫情、环保限(禁)养等因素影响,全市生猪、家禽产能下降,2018年生猪、家禽存出栏量锐减,生猪饲养量由2015年的6.07万头降至2019年的1.95万头,家禽由457.78万只降至51.15万只。进入2020年,市委、市政府在严控疫情的同时,出台了《东莞市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分实施方案》,放宽了主要畜禽养殖区域,扩大了非禁养区范围,全市生猪生产呈现逐步恢复、家禽饲养量快速增长的态势。2020年,生猪饲养量2.17万头,同比增长11.1%;家禽饲养量96.27万只,同比增长88.2%。
(五)林业生态建设成效显着
“十三五”期间,东莞市开拓创新,不断健全林业发展机制,扎实推进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加速林业科技创新,基本建成“城市履带、镇村绿景、山区绿屏、水乡绿网”的城市生态格局,为“湾区都市,品质东莞”建设提供了良好的生态之城。5年来,全市累计完成造林1.14万亩,义务植树1776.7万株,开展森林抚育管理21.59万亩。“十三五”期间,在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基础上,新增森林公园3个、湿地公园11个;新建义务植树基地146个,创建广东省森林小镇11个,国家森林乡村4个。全市森林公园年迎客逾2500万人次。
(六)水产养殖结构持续优化
“十三五”时期,东莞加强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水产品结构不断提质升级,规模化和标准化养殖水平继续提升,推动东莞市水产养殖绿色健康发展。截至2020年底,全市50亩以上水产养殖主体197个,常规养殖以四大家鱼和单性罗非鱼为主,特色养殖以龟鳖类、观赏鱼类、笋壳鱼等名特优品种为主,全市龟鳖类养殖8000多亩,年产龟鳖苗约3000万只。东莞是观赏鱼养殖主产区之一,年出口4000万尾。
二、现代都市农业发展向好向优
“十三五”时期,东莞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加强农业科技、品牌建设,稳步推进农业园区建设,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助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一)农业现代化水平不断增强
一是高标准农田面积扩大。截至2020年底,东莞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27.28万亩,提前完成2018-2020年6.72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二是农业园区建设稳步推进。全市共有各级农业产业园23个,其中清溪生态农业产业园和滨海湾现代农业产业园被认定为珠三角地区自筹资金建设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东莞市农产品冷链物流优势产区产业园是全省首批5个优势产区现代农业产业园之一。三是机械化水平不断提升。全市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达48.3万千瓦,农作物和水稻机械化综合水平分别达46.4%和94.93%。四是农业科技水平支撑有力。全市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保持在97%以上,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70%,截至2020年底,全市达到国家领先或先进水平农技科研推广项目增至23个,获得科研成果奖55项,授权发明专利64项。
(二)农产品品牌效应不断提升
东莞是全国着名的荔枝之乡,荔枝是全市种植面积最大、品种特色最鲜明、区域优势最明显的水果。“十三五”时期,东莞因地制宜,立足资源优势,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鼓励农业企业和其他生产经营组织大力开展品牌创建工作,促进荔枝产业提质增效。2020年,全市荔枝产量1.74万吨,网上销售比例提升至50%以上,销售范围覆盖全国。截至2020年底,全市建有荔枝标准化生产示范点7个,面积8300亩;有荔枝种植户3500多户;获得国家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称号的荔枝生产企业、合作社共11家,产品13个。成功承办“一带一路甜蜜出发”广东荔枝丝路行活动。每年开展“东莞•给荔中国”系列宣传活动,促进“互联网+农业”深度融合,东莞荔枝种植系统入选第五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三)新型经营主体不断壮大
截至2020年底,全市共有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42家,比2015年增加20家,其中省级以上26家,国家级4家,带动市内外农户达14.17万户。市级以上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和水产良种示范场达36家,其中省级13家,国家级13家。农民合作社数量208家,比2015年增加306家。家庭农场101家,比2015年增加81家,其中市级示范性家庭农场22家,省级示范家庭农场13家。
(四)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持续发展
“十三五”期间,东莞积极推动农业转型升级,加大农业全链条发展,大力发展农业休闲旅游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升农业发展质量。全市共有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2个,全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12个和示范镇6个,市级休闲观光农业示范点22个。有一定规模及知名度的农业休闲场所120多个,年接待游客600多万人次。累计打造15个创意稻田,向市民推荐107个次荔枝休闲采摘点和159个次“田园郊享乐”休闲观光点,麻涌镇水乡美食休闲游线路获评2019年“全国100条乡村旅游精品景点线路”和“广东省100条乡村旅游精品线路”。
三、乡村振兴战略成效显着
“十三五”时期,东莞创新实施乡村振兴“全域项目化”,深入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和美丽乡村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更加宜居,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质量稳步提升,农村居民收入稳定增长。
(一)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取得成效
“十三五”时期,东莞坚持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与城市品质提升相结合,全力创建全省农村人居环境示范市,全市田间窝棚拆除率达99.6%,扎实推进“厕所革命”,截至2020年底,全市村(社区)配备公厕率达100%。累计升级改造市级公共厕所1756座,建设“星级公厕”84座;农村户厕无害化卫生普及率达100%。全市100%村(社区)达到干净整洁村标准,65%以上的村(社区)达到美丽宜居村标准,加快推进50个特色精品示范村创建,涌现出一批美丽乡村“网红打卡点”和精美路线,如期完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目标任务,完成创建全省农村人居环境示范市阶段性目标。
(二)集体经济提质增效
“十三五”时期,东莞积极完善集体资产监管举措,促进集体经济多元化发展,顺利完成“国字号”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任务。截至2020年底,全市村组集体总资产、净资产、总收入、纯收入分别达2040.4亿元、1713.4亿元、254.6亿元、189.7亿元,比2015年分别增加603.6亿元、530.3亿元、74.1亿元、76亿元,年均分别增长7.3%、7.7%、7.1%、10.8%,比“十二五”期间分别提高4.2、2.9、2.4、2.7个百分点。
“十三五”时期,东莞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积极实施一系列惠民政策,千方百计保障和改善民生,居民收入稳步增长,消费水平逐步提高,助推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2020年东莞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8052元,年均增长7.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8827元,年均增长9.9%。农村居民年均增速比城镇居民高2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比由2015年的1.6:1缩少到2020年的1.5:1,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
四、“十四五”东莞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展望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东莞市将围绕打造“湾区都市、品质东莞”的战略任务,坚持以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以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深入推进富有东莞特色的城乡融合发展。提升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稳定粮食、蔬菜生产能力,加强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推进农业标准化、高标准农田建设,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优势特色种养产业,加快发展休闲旅游与创意体验农业,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规范提升农民合作社,加快发展家庭农场,做强农产品加工流通产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打造“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的特色产业发展格局;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用好用活政策,加快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统筹协调美丽乡村建设,加快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基础设施提档升级,整合利用红色资源、古村落等,打造乡村旅游精品路线,实现农业高质高效、乡村更加宜居宜业、农村居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着提升、农民更加富裕富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