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中美经贸摩擦、新冠肺炎疫情等严峻风险挑战,东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省“1+1+9”工作部署和市“1+1+6”工作思路,牢牢把握“双区”和“两个合作区”建设重大机遇,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构建新发展格局,凝心聚力,接续奋斗,以高质量发展开创崭新局面,阔步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一、综合实力大跨越,开启发展新征程
十年来,东莞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深入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动力不断增强,经济运行呈现量质齐升的特征,高质量迈入发展新阶段。
(一)成功迈上“双万”新起点。经济总量连跨新台阶。十年来,东莞经济综合实力连连攀升,地区生产总值连跨五个千亿元台阶,2021年经济总量更突破万亿。东莞地区生产总值从2012年的5190.20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10855.35亿元,十年间连续跨越五个千亿台阶,2014年跨越6000亿、2016年跨越7000亿、2017年跨越8000亿、2019年跨越9000亿,2021年突破1万亿元,成为全省第4个、全国第24个GDP总量迈入“万亿”行列的城市。2013-2021年,东莞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5%(以2012年为基期,下同)。人均GDP水平取得新突破。东莞人均GDP于2018-2021年间,连跨8万元、9万元、10万元大关,2021年达到103284元,迈入高收入经济体水平。常住人口突破千万。2021年,东莞常住人口1053.68万人,比2012年增长14.0%,人口数量上的突破,既是城市吸引力、地区发展活力的直接体现,也是经济实力的写照。至此,东莞凭借“凤凰涅盘”的强劲实力,成为全国第15个拥有万亿GDP和千万人口的“双万”城市。
图1 东莞历年地区生产总值总量及增速情况
(二)主要经济指标实现新跨越。工业经济实现新飞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突破5000亿元大关。2021年,东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2778家,是2012年2.8倍,数量位居全省第二,位居全国地级市第1位;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5187.03亿元,是2012年的2.6倍,年均增长7.3%。投资成效斐然,规模不断扩大。2021年,全市投资规模是2012年的2.2倍,年均增长10.3%。消费潜力持续释放,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4千亿大关,达到4239.24亿元,总量位居全省地级市首位,是2012年的1.6倍,年均增长9.5%。对外经济蓬勃发展,进出口总额突破2000亿美元,位居全国第5位;出口总额位居全国第4位。税收贡献突出,税收总额全省第3位,达到2412.84亿元,是2012年的1.7倍,年均增长11.1%,总额在省内仅次于深圳和广州。金融发展稳健,本外币存款余额超过2万亿。2021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超过2万亿元,达到20315.59亿元,成为全国第 4 个存款规模突破两万亿元的地级市。
(三)对全国、全省贡献突出。2021年,东莞GDP约占全国、全省经济总量分别为0.9%、8.7%;税收总额达到2412.84亿元,占全国、全省分别为1.6%、9.1;出口总额1479.71亿美元,占全国、全省出口总额分别为4.4%、18.9%;金融本外币存款20315.59亿元,占全国、全省分别为0.9%、6.9%;2021年末,东莞就业人口717.94万人,占全国、全省分别为1.0%、10.1%。也就是说,东莞以占全国0.03%的土地,贡献了全国0.9%的金融存款、0.9%的地区生产总值、1.6%的税收、4.4%的出口额,解决了全国1.0%的劳动人口就业问题;以占全省1.4%的土地,贡献了全省6.9%的金融存款、8.7%的地区生产总值、9.1%的税收、18.9%的出口额,解决了全省10.1%的劳动人口就业问题。东莞经济对全国、全省的贡献突出,为广东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新的辉煌提供了有力支撑。
二、商事改革持续深化,创新活力加快释放
十年来,为加快突破科技支撑短板,夯实实体经济发展基础,东莞率先推行商事登记制度改革,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稳步推进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不断强化创新驱动能力,率先形成以创新引领为主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科技促发展作用日益增强,新动能培育壮大。
(一)市场主体活力激发。随着“放管服”改革的不断深化,东莞营商环境持续改善,助企纾困政策加快落实,新的市场主体不断涌现。2021年,东莞拥有市场主体突破140万户,达到146.34万户,比2012年增加92.32万户,年均增长11.7%。2021年新登记市场主体27.59万户,日均新登记企业391户。目前,东莞拥有涉及30个行业大类和6万多种产品的较完整的制造业体系,形成了以电子信息制造业为代表的1个万亿元、4个千亿元和4个百亿元规模的产业集群体系;拥有营业收入达千亿企业3家、百亿元企业24家。
图2 2012-2021年东莞市场主体数量图
(二)创新要素加速集聚。东莞以创新驱动为引领,以深化改革为动力,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促进创新体系构建完善,成为国家创新型城市,在全国科创二十强中位列地级市第三。东莞R&D支出由2012年的83.02亿元增加至2021年的434.45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从2012年的1.60%提升至2021年的4.00%,达到发达国家水平。2021年,东莞R&D经费支出占全省比重10.9%,总量居全省第3位,增长27.0%;R&D经费投入强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78个百分点,位居全省第2位。2021年,全市拥有高新技术企业7374家,上市公司66家,后备上市公司357家。全市专利授权量94573件,是2012年的4.5倍,年均增长18.3%,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11690件,年均增长26.7%。全市PCT国际专利申请量排全省第2位。创新驱动发展成为东莞高质量前进步伐的重要动力。
图3 2012-2021年东莞R&D经费支出及占GDP比重图
(三)新业态新动能不断迸发。东莞以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抓手,加快构建现代制造业新体系,促进新业态成长壮大,推动新动能蓬勃发展,推动经济发展稳中有“新”。新兴产业市场主体加快培育。2021年12月末,全市新兴产业市场主体6.70万户,是2012年9.7倍,年均增长28.8%。新兴产业产品产量快速提升。随着新兴市场活力不断激发,2021年,规上工业新兴产业产品产量增势良好。从先进设备产品看,工业机器人增长66.8%,服务机器人增长42.7%。从高端电子产品看,集成电路增长22.5%,智能手表增长209.6%。从新能源产品看,新能源汽车增长62.5%,充电桩增长115.7%,锂离子电池增长24.4%。网络消费新模式蓬勃发展。随着“互联网+零售”模式不断融合,网络消费发展活动不断增强,规模不断壮大。2021年,限上单位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商品零售额492.75亿元,是2014年的33.3倍,年均增长65.0%;占社消零比重由2014年0.2个百分点提高到2021年11.6个百分点。
三、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发展协调性显着增强
十年来,东莞积极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立足实际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结构优化和转型升级取得新进展。
(一)产业结构向中高端迈进。党的十八大以来,东莞大胆探索,坚持不懈推动产业转型,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创新型经济加快发展,转型升级成效突出。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构建。2021年,智能制造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8.9%,快于同时期制造业增加值增速(9.9%)9.0个百分点。现代服务业占第三产业比重达62.5%,比2012年提高4.0个百分点。其中,新兴信息技术服务增加值同比增长14.5%,快于同时期全部服务业增速(5.1%)。投资结构不断升级,先进制造、高技术制造投资比重提高。2021年,先进制造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比重达24.3%,比2014年提高11.2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比重达18.4%,比2014年提高10.1个百分点。企业植根性显着增强,内资和内销占比持续提升。2021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内资比重达到61.1%,比2012年提高35.2个百分点,高于外资22.2个百分点;内销比重达到67.4%,比2012年提高19.5个百分点,高于外销34.8个百分点。同时,在内源型经济加快发展的带动下,2021年东莞外向依存度为140.5%,比2012年(175.6%)降低35.1个百分点。外贸结构优化进程不断推进,一般贸易占比突破明显。2021年,一般贸易出口总额781.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6.6%,增速比加工贸易出口增速(14.0%)高2.6个百分点,占全市出口总额的比重达52.8%,比重比2012年高32.9个百分点。其中,2021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总额385.8亿美元,占全市出口总额的比重达26.1%。
图4 2012-2021年东莞规上工业内、外资比重图
图5 2012-2021年东莞规上工业内、外销比重图
图6 2012-2021年东莞贸易出口比重图
(二)镇域经济发展呈现新面貌。十年来,东莞积极推动区域多点支撑发展战略,全市32个镇街全部入围全国千强镇,15个镇街入围全国百强镇,形成了以长安领头、各镇街经济实力竞相跨越的生动局面。2020年,全市33个镇街(园区)经济规模均超100亿元;2021年,各镇街(园区)平均经济规模超320亿元,其中有5个镇街经济总量取得新突破:虎门镇、南城街道突破700亿元;常平镇、大朗镇突破400亿元;东坑镇突破200亿元。在全市33个镇街(园区)中,经济总量超过800亿元以上镇街有长安镇1个;700-800亿元镇街有虎门镇、南城街道2个;600-700亿元镇街(园区)有松山湖、东城街道2个;500-600亿元镇街有塘厦镇1个;400-500亿元镇街有厚街镇、常平镇、大朗镇3个;300-400亿元镇街有寮步镇、凤岗镇、清溪镇、大岭山镇4个;200-300亿元镇街有6个,200亿元以下镇街有14个。
图7 2021年全市各镇街(园区)经济总量图
四、绿色低碳转型加快,城市品质大幅提升
党的十八大以来,东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持续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巩固拓展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果,统筹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改善。
(一)节能降耗成效显着。东莞将低碳节能作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以工业节能作为主抓手,大力开展节能减排工作,持续升级产业结构,全市能源集约利用取得实效。能源消费总量得到有效控制。2021年,东莞能源消费总量3159.89万吨标准煤,比2012年增长12.0%,年均增速为1.3%,年均增速远低于同时期GDP年均增速(7.5%)。能源消费强度持续下降。近十年东莞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37.4%,年均下降5.1%,其中,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50.4%,年均下降7.5%。
图8 2012-2021年东莞单位GDP能耗及下降率
(二)生态环境持续优化。截至2021年,东莞城市建成区绿地率为42.0%,绿化覆盖率为45.26%。全市森林覆盖率达37.4%,自然面貌焕然一新,生态承载力提高,居民生活和休闲环境越来越好。全市共有13个镇街成功创建广东省森林小镇,有4个村被评为国家森林乡村。市镇两级拥有城市公园371个,有6个市级自然保护区,面积达8829.9公顷;森林公园21个,面积达33961.3公顷;湿地公园达25个,面积2181.05公顷。
(三)交通建设深入推进。十年来,全市综合运输体系建设逐步加快,交通网络日益完善,运输能力和效率明显提升。道路建设持续推进,城市交通跨入“地铁时代”,地铁2号线开通运营,1号线一期工程全线动工,规划建设6处通道连接广州、6处通道连接深圳。2021年末,地铁R2线开行列车次10.50万列次,累计运营里程2206.85万车公里,累计输送旅客4074.00万人次,日最高客运量25.71万人次。2021年末,公路密度214.07公里/百平方公里,比2012年增加12.09公里/百平方公里,公路密度继续位居全国前列。
(四)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十年来,全市交通加速内畅外联,从莞高速、南沙大桥、莞番高速一期、深圳外环高速主线、轨道交通2号线一二期、穗深城际、莞惠城际轨道等一批关键交通基础设施建成;一批重大交通设施互联互通,赣深高铁、穗深城际、莞惠城际、莞番高速一二期、深外环高速东莞段建成通车,港澳客运码头至澳门水上客运航线正式通航,东莞-香港国际空港中心项目试运行,湾区快线网络覆盖“9+2”城市群;市民中心等一批关键公共服务设施投入使用;城市供水、供电、供气等公益设施基础保障作用日益增强,城市整体功能不断提升。
五、开放循环纵深推进,发展空间更加开阔
党的十八大以来,东莞积极引用外资,不断提高对外贸易水平,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多形式的对外开放格局,对外经济合作频密活跃。
(一)进出口总额居全国前列。十年来,东莞纵深推进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建设,外贸发展新优势得到进一步巩固,先后成功获批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试点、全国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以及两岸冷链物流合作试点,成立虎门港综合保税区。2021年,东莞实现进出口总额2360.04亿美元,位居全国第5位;其中出口总额1479.71亿美元,位居全国第4位;进出口总额和出口总额分别为2012年的1.6和1.7倍,年均增速分别为5.6%和6.3%。对“一带一路”国家贸易迅速增长,2017-2021年,东莞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年均增长11.6%,高于全市增速5.7个百分点;2021年,对“一带一路”进出口总额535.8亿美元,占全市进出口总额的22.7%;其中出口总额385.8亿美元,占全市出口总额的26.1%。
图9 2012-2021年东莞进出口总额总量和增速图
(二)外资利用规模不断扩大。近年来,东莞不断放宽市场准入标准,优化投资环境,积极引用外资,加强对外经济交流与合作。1979-2021年,东莞累计利用外资项目13226宗,累计实际利用外资817.42亿美元,年均增长29.2%;其中,2021年实际利用外资14.50亿美元。
六、民生保障有力有效,人民生活蒸蒸日上
党的十八大以来,东莞大力促进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医疗服务、社会保障不断完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一)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十年来,东莞不断加强社会保障工作,大力增进民生福祉建设,人民生活“获得感”更高,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居民收入与经济同步增长。2021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2126元,比2012年增加32777元,按可比价计算,年均增长8.7%,快于同期GDP年均增速1.2个百分点。2021年末,全市参加各类社会保险2193.64万人次,其中基本医疗保险658.27万人次,养老保险人数606.43万人次,失业保险454.58万人次,工伤保险474.36万人次。全年社会保险基金总收入1015.73亿元,保险基金总支出988.96亿元;年末社会保险基金累计余额2348.50亿元,上年保险基金结余2321.73亿元。全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支出9036.65万元,慈善基金结余40414.34万元。全市纳入“五保户”对象有643人,“五保户”费用支出1414.6万元。2021年末全市有养老机构52个,其中社会福利院1个,社会福利中心1个,敬老院28个,敬老院供养老人1198人。养老机构服务对象人数3187人,全年社会救济9004人。
图10 2012-2021年东莞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及增速图
(二)教育事业长足发展。教育水平稳步提高。全市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各项教育事业协调发展。2021年末,全市有幼儿园1244所,比2012年增加453所;其中省、市一级幼儿园633所,比2012年增加532所。小学337所,比2012年增加15所;初中205所,比2012年增加42所;普通高中53所,比2012年增加13所;中职学校28所,比2012年增加5所;普通高等院校9所,比2012年增加3所。教育经费投入持续加大。2021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中地方教育经费总投入213.69亿元,是2012年的2.3倍,教育经费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达24.2%。东莞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水平不断提升,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及升学率均达100%;初中毕业升学率98.3%;普通高中毕业升学率99.5%。
图11 2012年、2021年东莞各类型教育院校数量对比图
图12 2012-2021年东莞在校学生数走势图
(三)医疗卫生体系加快健全。2021年末,全市共有医疗卫生机构3434个,比2012年末增加1212个;床位数3.45万张,比2012年末增加0.99万张;卫生技术人员6.10万人,是2012年的1.5倍。随着医疗、医保、医药事业深入发展,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分级诊疗制度逐步建立,全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成效显着。2017年,东莞作为广东省唯一城市入选国家医改成效明显地方名单。
图13 2012-2021年东莞医疗卫生机构数及每万人拥有卫生机构床位数
非凡十年,如此震撼。十年来,东莞积极应对中美贸易摩擦、新冠肺炎疫情等严峻挑战,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不断破解难题,夯实经济发展基础,积蓄发展势能,经济实力稳步提升,高质量发展迈出新步伐。展望未来,站在“双万”新赛道上,东莞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的工作安排,始终坚守“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的城市特色,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奋力谱写东莞现代化建设新篇章,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